女孩子最该锻炼的能力,应该是反抗能力。
反抗是一切能力的基础。
比如沟通、承担、乐观、创意、终身成长,也包括爱人和被爱等等,这些好东西,都只属于敢说不的人。
人得先会反抗别人的操控,才敢自己做决定,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进而长成独立的大人。
而不是那种巨婴、妈宝、爹娘的私有物。然后干啥啥不行,逃避、放弃、找借口第一名。
这是我看完芒果新综艺《是女儿是妈妈》之后的最大感受。
建议女孩们都去看看陶昕然跟她妈的卡段。
我们以前总说人得先经济独立,才能人格独立。
看完陶昕然的故事,我有了另一种想法。
比经济独立更重要的,可能是拥有 ” 我要独立 ” 的意识。
得先在精神上断奶,走出爹妈的掌控,才有资格出社会历练,才有可能挣到钱。
陶昕然是个正面例子。
她小时候,天天挨她妈的打。
考 96 分要打,拿第四名要打,题不会要打,题会但是粗心没做对也要打。
光学习好还不行,她还得有气质,有才艺。所以出了学校,就进舞蹈班。
在内卷这个词儿发明出来之前,她妈就严格按照卷王的标准来卷她了。
在高压锅里闷大的女孩,哪怕奔 40 了,讲起小时候,还哭得稀里哗啦,可见阴影面积有多大。
但这不是什么痛诉原生家庭创伤之类的老黄历。
陶昕然可不是那种精神巨婴,自己没出息,就怪天怪地怪爹妈。
她是个独立的大人。
哪怕没当大人,当孩子的时候,她就已经在反抗她妈了。
母女第一次激烈冲突,是在中考前。她妈让她上重点高中,考普通高考。
但陶昕然坚持上艺专,走舞蹈生的路子。
因为上艺校能离家住校。
她不喜欢她妈对待她的方式,就找办法解决,主动改变现状。
而不是憋在高压锅里,等着被焖熟煮烂。
反抗不是找茬打架,而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前途自己担。
此后十来年,哪怕是演安陵容出名以后,她都跟她妈关系紧张。
她妈形容那个时期是 ” 失去联系 “,她形容是 ” 我妈说东,我说西,我们不沟通 “。
有那么一段小故事:
《甄嬛传》刚播那会儿,经纪人安排陶昕然上访谈节目。
节目组按惯例设置煽情环节,让陶昕然和她妈同款,叙述下母女深情。
但陶昕然没按节目规定套路来,顺从大孝女那套来不了一点儿,她怎么想就怎么说:
” 我有今天,不是因为你教育得好,是我自己长得好。”
说这话时,她 20 来岁,刚出名不久。
眨眼又十几年过去,她也当妈了,经历过事业的起落,逐渐走向平凡。
对人生和人性有了更多的见识,知道遗憾和不完善才是生活的真相。
所以旧话重提,已经换了心态和口气。
不再怨恨,反而都是理解和包含。
甚至还为了那句斗气话,懊恼地哭,直跟她妈道歉。
她说她妈生她时才 24,自己心智还懵懂着,就要同时当妈、当老婆、当儿媳、当独立事业女性。
她做不到样样 100 分,实在太正常了。
不顺从爹妈,不代表不爱爹妈。
父母子女之间,不被孝道经绑架,反而更接近爱的本质——
彼此理解、支持、陪伴和共同成长。
陶昕然妈妈前三年,连生几场大病,几次在危重边缘。
陶昕然求医问药不放弃,一把屎一把尿地伺候着,陪她走过艰难的康复期。
女儿和母亲,在漫长的岁月里,悄悄互换了角色。
陶昕然妈妈经常在节目里感谢女儿,挽救了她,所以她要好好活着。
节目里,陶昕然时不时会对她妈挑刺儿。
凡有分歧,结果都是她妈妥协点头。
但不愧是亲母女,女儿不在,老太太一个人在备采时,还是有一说一:” 其实我不同意她的说法,但我要保护她的棱角,我现在要尊重她的意见。”
她现在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从长沙搬到让人来了就想走的北京,帮陶昕然带孩子。
支撑不住,浑身疼的时候,陶昕然会给她刮痧。
她妈妈没怎样,可陶昕然刮着刮着,哭了起来。
陶昕然怪自己,拖累了她妈。
爱就是这样,老觉得有亏欠。
从小反叛的陶昕然,拥有珍贵的共情能力、爱人的能力。
因为她够自爱。
自爱不是自私,不是老想着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那是巨婴妈宝们的特质。
自爱跟别人没关系,自爱是尊重自己的想法。
通过尊重自己,学会尊重生命的多样性,从而尊重和欣赏别人。
不管是自爱还是爱人,前提都是要有独立的灵魂。
在我们这个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文化环境里,实现独立的第一步,当然就是前面说的,反叛。
陶昕然另一段在节目上的精彩发言:
” 从小我妈妈就要求我,去做第一名。我要慢慢告诉她,其实我特别普通。
我觉得人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是,我可以不去做最好的那个,但是我可以做独特的我自己。”
爱人先自爱,是被说烂的鸡汤没错。
但我近来常觉得,现代人自爱和爱人的能力,都在退化。
不是人的问题,而是大环境导致反叛、独立、不走寻常路的成本越来越高。
当然那又是题外话了。
陶昕然很有魅力。
节目其他组嘉宾,论流量、咖位、知名度,她都不占优。可节目播出后,她是讨论度最高,最吸引人看下去的一个。
见地和表达能力都是一流,不在这里摆流水账一一列举了。
关系是两头儿的,陶昕然能和她妈和解,甚至身份互调,绝不光是陶昕然一个人的功劳。
陶昕然在反抗的路上修炼得道,陶跃娣女士其实又何尝不是一直在炼,一直跟着时代变。
她 30 岁学音乐,40 岁学萨克斯,50 岁为了自驾游,考了驾照。
60 岁,得过脑梗的人,现在每天在北京,开着大路虎,接送外孙女上下学。
原来是学校老师,因为太喜欢摄影,还办过停薪留职,跑出去开照相馆。
她自我介绍,说自己是个不服输的人。
这是老一辈子的说法,用现在的职场黑话,就是自驱力强大。
她年轻时那些虎妈行为,的确能把小孩吓够呛。
但她鸡娃的目的,不是为了转移她自己对成功的焦虑。
她是少有的,鸡娃的同时,也鸡她自己的妈。
所以她打孩子什么的,本质不是为了满足控制欲,驯出一个听话的附属品。
否则陶昕然也不会出现在这篇文章里,以一个充满魅力的成熟女人形象。
24 岁的年轻妈妈陶跃娣,是真的相信并践行,女人当自强。
那会儿的教育方式对不对另说,至少她不严于律娃,宽以待己。
女儿脱离她预设的轨道,她也没死磕到底。
先放手,再反思自己,及时退场。又在女儿需要她帮助的时候再出场。
当然不是强势虎妈了,她一直在跟女儿道歉,一直说她以前不对,孩子应该被夸大,而不是老打压。
她甚至直面自己私心的能力。
对着摄像机,坦承当初鸡娃,也有虚荣心作祟,她想让人看看她的女儿多优秀。
光是这份诚实坦荡,就胜过多少中式爸妈了。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陶跃娣也在反抗,反抗她从小被灌输的那些价值观。
有这份精神,所以到了 60 多岁,还在学习、成长。
女儿如此优秀,是她反抗精神衍生的二等奖。
她自己是第一等。
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新华娱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18158.html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新华娱乐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新华娱乐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