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正在围剿周迅

写在前面

” 周迅塌房 ” 这件事情已经在网络上发酵有一段时间了。

我们可以根据网友梳理出来的时间线,在如今已经很难厘清的争执局面里,先简单回顾下整个事件的发生:

2023 年 7 月,B 站某游戏 UP 主在游戏视频里吐槽了《如懿传》,遭到懿粉围攻,UP 主一怒之下连做多期视频,逐集吐槽。

自此到今年2月,从零星几个 UP 主加入《如懿传》吐槽行列,陆陆续续地发展到几十个 UP 主涌现,对《如懿传》进行大规模批评。

2 月下旬,一位 UP 主在其中一期名为 ” 堵嘴啦,且看且珍惜 ” 的吐槽视频下备注 ” 肯定会被某艺人要求下架 ” 相关信息,指向周迅工作室的实名投诉。

有人正在围剿周迅

这一事件彻底激怒网友,再次引爆《如懿传》吐槽热潮,类型和角度变得越来越多,情绪越来越大,连带着更多的路人加入 ” 声援 “,各种声音都有,攻陷着周迅工作室微博。

往后到 4 月,腾讯方出于版权原因发起投诉,大规模下架《如懿传》相关视频,# 周迅 B 站也登上热搜。各种声音裹挟着,成了如今还未停息的 ” 周迅塌房 ” 事件。

有人正在围剿周迅

这个事情的诡异之处,就是它的网络逻辑实在太合理了,但你又会隐隐觉得它到如今的局面,是夹杂着一丝不对劲的。

它合理在于,《如懿传》确实是有问题的,我们也无法回避剧情和人设本身的糟糕,宫斗剧皮囊下的玛丽苏情怀,绝对善恶对立剥削着人物厚度。

单说周迅在里面的表演,并不能盖棺定论地说 ” 烂 “,她对很多情绪细节都保持着准确性表达。只是在这样一部制造强情节强戏剧的电视剧里,几乎所有演员在靠强情绪的表演来外露人物性格情绪,周迅收起来的状态,就会在鲜明的对比里,显得力度不够、表演不到位。

有人正在围剿周迅

另外,放在我们娱乐生态里,因为批评质疑而被举报下架,大众因为疑似 ” 捂嘴 ” 动作,由此而生的讨伐,也都是不正确但合理的愤怒。

但很奇怪,在这两个 ” 合理 ” 的前提下,整个批判的过程里我并没有感觉到任何影视批评本身的畅快,反而透着一种很强烈的不对劲,我也试图去找了这种不对劲到底来自哪里。

我能想到的,大概是两种。

一种不对劲,最一开始源自 ” 周迅塌房 ” 的特殊和意外。在这背后是犹如蝴蝶效应般的,由一个小的错误,演化成了一个焦点,一种奇观,一个事件。

和以往所有明星 ” 塌房 ” 都不太一样,它不是粉丝集群自发性的 ” 拆房 “,也不是因为周迅本人做了什么成为劣迹艺人。

相较而言,周迅此前作为在公众场域内几乎没有任何负面信息的演员,这样一个被公众放在神坛上的人物,因为之前选择上、表演上的错误而跌落,被囊括至我们以往所认为的 ” 塌房 ” 的意涵里,怎么都会让人倍感诧异。

时间一长,我发现这种不对劲,不仅是 ” 周迅 ” 本身的特殊,也是在当下这个环境里,” 塌房 ” 在不断地社会化扩散,” 塌房 ” 的标准越来越低,指涉意涵越来越轻了。

还有另一个问题是,错误被泛化了。

说得直白一点,在这个事情里,我们很容易因为某人在 A 上犯了错误,而把他的 B 和 C 都统统拉出来批评,由一个错误出发,去否定其他事情,以及否定这个人,很多人造神和毁神的喜好越来越强烈了。

我们就从这两种不对劲出发,看看能聊到哪里。

一.为什么是 ” 周迅 “?

第一个不对劲的地方,” 周迅 ” 背后的蝴蝶效应。

我们先来看周迅在当下娱乐圈的一个特殊性——她是传统偶像时代和工业偶像时代交织而成的商品。

我先用周迅来解释一下这句话。

周迅是在传统偶像时代成长起来的明星,她符合那个时代广义上的偶像的特征——因作品而成名,《李米的猜想》《苏州河》《如果爱》几部作品为她形塑着别具一格的银幕形象,灵,倔。

观众对于她的人格魅力崇拜,她能够化身为神圣完美的代名词,源自最初的作品和实力。

有人正在围剿周迅

那个时候没有有组织性的粉圈,也没有什么平台支持,是一种相对纯粹的喜爱和崇拜。

所以,那个时候对明星的对待方式是不一样的,往往只有在对方出现婚恋(偶像),性丑闻的时候才会出现规模性的 ” 塌房 “。

这一时期的 ” 塌房 “,因为更多包含的是粉丝对于偶像的爱,这是私人的爱,本能的爱。这种出于情感需求的互动和联结,意味着此时粉丝对于偶像的崇拜带着更多性幻想的性质。所以,最初的 ” 塌房 ” 标准与恋爱、结婚等私域事情挂钩。

但后来 ” 塌房 ” 这个词的定义是逐步社会化的,更为公共了,譬如这几年层出的艺人违法失德的事件,以及几乎全民性的讨论,这当然有好的一面,对艺人的规范和约束更严苛了。但同时也有一个隐忧,就是对 ” 塌房 ” 的定义始终是不清晰的,它臣服于声浪,只要声浪足够大,那就可以去制造一场 ” 塌房 “。

于是,这让大众形成了一个习惯,认为这种定义权掌握到了每一个人手里。这个时候一些转变发生了。

我们和艺人的关系,越发清晰地显露为 ” 消费者 ” 与 ” 商品 ” 之间基于理性计算的利益关系。说白了,就是无论出于什么缘由,只要你无法再满足我的需求,导致利益受损,那就需要阻断关系进行利益清算,而清算方式往往又表现为一种情绪宣泄。

偶像与粉丝之间的关系,也由垂直转向平行。

粉丝、路人都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和偶像或名人建立更接近的互动关系。

特定的粉丝社群,逐渐模糊成带有粉丝属性的潜在个体。

这种公域性、平行性,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参与其中,每个人看似不是某个特定对象的 ” 粉丝 “,但都成为可以被裹挟的 ” 拥趸 “。

有人正在围剿周迅

这些转向意味着我们走出传统偶像时代,走向更加资本化的工业式偶像时代。我们也许不再是独立于 ” 粉丝和偶像 ” 的旁观者,而是不知不觉地被吸入漩涡,成为某类消费者,这才是资本的高级之处——智能化。

而周迅,就是从上一个时代,持续活跃到工业式偶像时代的一个典型。

她身上也开始有了偶像工业时代的印记。

参加综艺提升曝光度,形塑着 ” 周公子 ” 人设,越来越多成为话题成为宣传点,比如 ” 下凡演电视剧 “,她的 ” 不食人间烟火 ” 成为可以被使用的工业原料。但我们也不能就此武断定论这就是个人选择,或粉丝观众媒体的推动,也许是 ” 合意 “,也许是环境所趋。

再有,在周迅这里,偶像和粉丝、名人和路人之间的权力结构关系,既有垂直,也有平行。

靠作品成名的高光,加上彼时信息传播的单向和滞后,积攒更多的单向崇拜,增高着她被追逐被仰望的位置,这就是解释了为什么在评论区会有诸如 ” 她可是周迅 “” 她站在什么高度 ” 的声音。

周迅只是成了一个集结点,成了一个既旧又新的话题,连接着更多作为粉丝,成为粉丝的人。

这种属性所赋予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既增值着她作为消费符号的商业价值,也同样增加着她随时在透明社会里坍塌的风险。

她在传统偶像时代被放置于神坛至今,这意味着这场风暴的发生有了一定的宿命性——一切都不是因为它是 ” 周迅 ” 本人,而是 ” 周迅 ” 这个符号。这个符号因为承载着之前和现在的时代特征,高度吻合于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些转变,和更多人连接起来,成为当下市场需要的一个话题。

二.大家究竟在吵什么?

第二个不对劲,是整件事情里,各种声音吵个不停,分不出胜负,无休止地让 ” 错误 ” 不断被泛化。

我看了一下大家在吵的点。

骂的一方有被 ” 捂嘴 ” 的愤怒,比如 ” 因为是影后,就不能评价演技了吗 “” 高高在上,三金说不得 “” 听说你挺会捂嘴 “” 签番位合同,诈骗营销,霸凌观众 “,也有因为看了其他黑料,说她 ” 没文化改剧本拖累整部剧 “,内涵 ” 人淡如菊 “。

有人正在围剿周迅

而另一方,是基于周迅成果作品的反驳,” 因为一个不完美之处,否定了之前所有成绩 “” 她什么高度,你什么高度 “,还有针对 ” 网络小太妹,网暴站 UP 主 ” 的维护。

有人正在围剿周迅

在这些来来回回的争执里,有一个端点是,公共人设的坍塌

这种 ” 坍塌 ” 本质还是完美人设的透明与脆弱,这是名人形象的阿喀琉斯之踵。

它的透明性在于,所有人的合谋下将名人打扮成一种完美形象,陈列出来供人参观和膜拜。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接受着这一套规则。

而一旦那些被资本隐藏起来的私人面孔公之于众,原本形塑而成的完美形象瞬间碎落一地。被公开的、被隐藏的,不断拉大着现实与期待之间的差距和悬殊,与情绪声量成正比,情绪越大,漩涡越大。

所以,原本起始于对《如懿传》对周迅表演的吐槽,演化成网友扒出纪录片,找到周迅改剧本的论据;又扒出孙俪和周迅对宫斗剧,对角色的不同理解,来归因周迅之于《如懿传》的失败。

最后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周迅的工作,生活,或真实或虚构的污点,都成了被指责的错误,一个接一个。

有人正在围剿周迅

另一个争论点,是权力。

而这背后其实是上与下之间,某种阶层式的割裂与悬殊。

在这场争吵里,这种对于 ” 权力 ” 的情绪,其实内化于诸如 ” 说不得 “” 捂嘴 “”208W” 等高频词。当我们再去考证 ” 周迅塌房 ” 的发酵时会发现,比起称 “B 站 UP 主吐槽了《如懿传》” 为成因,” 因为吐槽而被捂嘴 ” 作为引爆点会更贴切。

无论是周迅,还是因为版权原因要求下架视频的腾讯方,都成了一种 ” 权力的化身 “。在这场因为阶层之间的割裂而蔓延燃烧的情绪漩涡里,” 谁举报和下架了该视频 ” 里的那个 ” 谁 ” 已经不重要了,没人会认真地去争辩个究竟。

这个问题,早在周迅上《脱口秀大会》当领笑员时,就已经显露头角。

在上一场综艺风波里,网友们愤怒于周迅不懂脱口秀艺术而忘了拍灯或乱拍灯,也不能做出提炼式点评,本质上是因为与普通人的距离太远,而无法共鸣于脱口秀对苦难的嘲讽从而让更多普通人获得暂时性的脱离与放松。微妙的也是,” 不食人间烟火 ” 恰好在这一时期成了对周迅的批评。

有人正在围剿周迅

透过这一事件,更多的人意识到快乐分了身份分了等级,分等级式的快乐背后,不仅是文化割裂,更根本的还是经济产生了割裂。

而这种阶层之间的区隔,一直存在着,并且越来越显性地成为一种话术,一种话语,一种逻辑。

像昨天上热搜的 # 白敬亭 B 站,白敬亭就上春山事件起诉 B 站 UP 主们,掀起新一轮网络热点。这里面同样也出现了类似 “208W” 的声音,也就是 ” 赚了那么多钱还有人心疼他们 “,被点赞了 700 多次。

有人正在围剿周迅

这一次话术降级了,它从针对明星,针对名人,也转向针对 UP 主,它也许还会朝向所有人。

我们好像在一次又一次的名人回落里,看见越来越多在现实生活中因为阶层悬殊所累积下来的失望和愤怒,在某一时刻得到宣泄,治愈,调节。

但会不会也一直忽视了,我们在具体事件里永远争不出对错的原因?

真正让我们针锋相对的,也许并不是《如懿传》,也不是周迅。

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新华娱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19072.html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新华娱乐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新华娱乐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Like (0)
新华娱乐的头像新华娱乐
Previous 2024年4月22日 下午9:14
Next 2024年4月22日 下午9:1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