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最近出了件新奇事:

一向低调著称的奶茶刘若英,竟然因为「炫富」上了热搜。

起因是有博主爆料刘若英当年花 4000 万在北京买的四合院,如今已经价值上亿,还煞有其事地公布了照片。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没想到,立刻遭正主下场打假。

刘若英称这是几年前老公与朋友合开的书店,房子租来的,只有几十个平米,且如今已并无关系。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不得不说,这是生怕自己上热搜、赶紧掐灭势头的节奏啊。

作为娱乐圈独树一帜的存在,刘若英是那种开了大半年演唱会,每一场票都被秒光,却热搜不上、采访不上、综艺不上的存在。

不止如此,她的婚姻状况也总是出人意料:

当大家还停留在她和黄磊、陈升的故事里时,人家早已结婚 12 年,儿子都 8 岁了。

当大家在啧啧称叹她嫁了个好老公时,她却冷不丁地告诉大家:我早已和丈夫 ” 分居 “10 年了。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好的婚姻是 ” 让另一半住在隔壁 “

刘若英曾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一书中,描绘过和丈夫婚后的生活状态:

两人一起出门,去不同的电影院,看不同的电影;

两人一起回家,进家门后一个往左,一个往右;

两人都有各自的卧室,只共用厨房和餐厅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原来此分居,非彼 ” 分居 “。

明明很相爱,却选择 ” 搭伙过日子 “。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选择这样的婚姻状态呢?

其实近些年来,和刘若英持有同样想法的女星并不少。

日本知名女星天海佑希,就曾对外宣称 ” 绝对不会结婚 “,她这样描述自己理想的亲密关系:

” 如果真的有另一半了,就让他住隔壁吧。”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明明相爱,却不住一起,这事儿听起来多少有些离谱,放在婚姻里,更像在搞行为艺术。

但如今这件事,真的有人在执行了。

这也就是如今流行的 ” 分居婚 “。

常见的 ” 分居婚 ” 大多分为这三类:

1、住在同一套房子,但是两个人分别有自己的卧室;

2、住在不同的两套房子;

3、居住在不同的城市,甚至是不同的国家。

刘若英和钟小江就属于第一种。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的自传书中,刘若英写道:

” 起初,钟先生也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些奇怪。但他选择尊重我的想法,并很快对这种相处模式上瘾。”

” 大家各自在自己的空间里做着喜欢的事,互不干扰,压根不担心对方「不陪自己就是不爱了」。”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刘若英说,当家务、工作让她崩溃时,她会毫不犹豫扔下烂摊子,跑去台北东区一间隐蔽的书吧,处理工作上的邮件、文案、创意。

几个小时后,开车回家,淡淡地对丈夫说:” 其实我今天有点不开心,不过已经没事了。”

” 我不能没有独处的时间,也不能没有一个人喘息的片刻。在那个时刻,我可以什么都不要想,也不要再替别人着想。”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能保持自由的作息,有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与兴趣的时间。

刘若英的情感诉求契合了很多时下夫妻的心中所想。

如今像她这样选择 ” 分居婚 ” 的明星夫妻有不少:

比如日本女星新垣结衣和星野源、漫画家清野通和女演员壇蜜。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再比如,饰演钢铁侠女友 ” 小辣椒 ” 的女演员格温妮斯 · 帕特洛,她和丈夫每周保持 ” 半分居 ” 状态,7 天里面 3 天各回各家、4 天同居生活。

对于很多实践 ” 分居婚 ” 的夫妻来说,相比建立一个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家,他们更渴望保留彼此的个人空间和生活习惯。

我喜欢放着电视或听着播客睡觉,他不行;

我让猫上床,他接受不了;

他爱打呼,我会磨牙;

这些难以调和、消耗感情的小摩擦,可以通过分居的方式得到有效解决。

特别是女性,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从传统家庭角色中得到适度的解脱。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好的婚姻不应该让人面目全非

分居婚的背后,其实是对自我的渴望与保护。

正如除了分房睡,刘若英和钟小江的婚姻,被提及最多的另一个关键词是:保持自我。

当初两人的婚姻曾不被看好,一方面因为年龄差、地域差;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结婚之初,刘若英就把丑话说在前面:

一、不做家务、不做全职太太;

二、分房睡、保持自己的空间;

三、是否生孩子,自己说了算。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刘若英曾问钟小江:

” 婚后,我还是照常工作、唱歌、演戏、写作,娶了一个有很多兴趣爱好的老婆,你会不会觉得很亏?”

丈夫回答 :

” 就是因为你这么丰富这么有趣,我才娶你的。如果把你娶回来,你就不干那些事了,只在家里给我洗衣做饭,我才觉得亏了呢。”

唱了那么多年情歌的刘若英,对于感情有着一份旁观者的冷静。

” 你黏着他时,他就想办法要逃;你把自己的生活和心灵都打理好,不依赖他、不试图套牢他,他就会对你产生好奇,就想和你待在一起,就想和你结婚。”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再反观我们周围的很多夫妻,结婚后就习惯性地把自我给藏起来。

特别是女性,总是扮演着过度依赖的那一方。

依附就意味着把自己的人生交给对方。

结果就是陷入自我感动或失望。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你抱怨:为了你,我没有上班,没有社交,你为什么对我不好。

他则说:你真的完全变了,再也不是以前的样子了。

相看两厌的结局是,我们再也找不到当初的自己。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在《跟拍到你家》节目中,曾采访过一对结婚 56 年的老夫妻。

谈到相处之道,他们的秘诀就是两个词:「不管 TA」+「做自己」。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在他们看来,婚姻中最需要克服的就是彼此厌恶。

而厌恶感的产生,恰恰是为了对方失去自己。

恋爱结婚不应该是一场自我牺牲,作为妻子也不该自觉补位。

不为了谁放低自己的底线,改变自己的节奏,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他人。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好的婚姻也可以不分居

那么前面说了那么多关于分居婚的好处,是不是就意味着提倡大家都去这么做呢?

关于「分居婚」,我在网上看到点赞数最高的评论是:

「分居婚」挺好,但前提是丈夫要独立。

言下之意是,如果丈夫是个事事依赖他人的巨婴,也难执行。

一旦有了孩子,更谈不上可以完全做自己。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分居意味着生活成本的翻倍,夫妻双方都需要有足够的经济支持。

所以,「分居婚」并不适宜所有人。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在婚姻中的幸福感呢?

纪伯伦关于婚姻有一段精辟的论述:

在婚姻中提升幸福感,需要加强对自我存在意义的确认和肯定。

也就是说,当我们越来越爱自己,哪怕就是从一次不被打扰的高质量睡眠、从一个安静读书的夜晚开始,我们也能感受到更多幸福。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 在婚姻中,以为两个人可有同样的思想,同样的判断,同样的欲愿,是最最荒唐的念头。”

一段好的婚姻,一定要保持对彼此的尊重和包容,放弃 ” 改变对方 ” 的妄想。

亲密关系中的界限感,与爱有关,也无关。

因为它更多意味着对另一半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包容和尊重。

谁也不要强行改变谁,用心去营造一个让彼此都舒服的相处模式,才是正解。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就像是钟小江喜欢摄影记录美好,而刘若英不喜欢太高调。

于是他们便选择了一种适合彼此的隐晦的秀恩爱方式。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钟小江的镜头里,刘若英总是只出现了一个背影或者是模糊的一角。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但整个画面仍然让人感觉到:

奶茶很幸福,她还是那个悠然自在的大女孩。

让安静的人安静,让奔跑的人放开手脚。

就像刘若英所说的那样:” 完美的相处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一段好的婚姻,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靠。

一个好的爱人,是敢独立,也敢依赖。

刘若英做到了,希望我们都能做到。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李银河老师曾说,随着女性参与社会工作与议题越来越多,虽然婚姻制度不会消亡,但婚姻形式一定会改变。

当代爱情的意义正在不断 ” 降维 “。

” 我们开始发现:我们一个人也可以生活得很好,以前希望结婚能带来一个遮风挡雨的环境,结果你发现,风与雨都是它带来的。”

刘若英罕见晒娃,结婚10年分居10年,儿子9岁

也许,相偎相依的传统婚姻模式在当下已不再是人生必选项,但亲密关系在今天依然非常重要。

在李银河写给王小波的信里,她这样描述两人的关系:

” 我很愿意和你在一起,但是是自由地和你在一起,所以你也保留你的自由权利吧 如果没有感情我们就分离,我坚持这一点。”

或许海誓山盟的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但我们依然需要王小波式的 ” 你愿意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

分居也好,同居也好,保持自我、彼此尊重,才是爱的要义啊。

– END –

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新华娱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19923.html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新华娱乐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新华娱乐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Like (0)
新华娱乐的头像新华娱乐
Previous 2024年4月25日 下午4:30
Next 2024年4月25日 下午4: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