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马香玉。
最近一支 MV,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新鲜出道的韩国女团 ILLIT 的歌曲 MV,被指涉嫌恋童。
歌曲的 MV 被众多人士反复分析咀嚼,力图逐帧扣出里面暗藏的所有邪恶心思。
在这样的过程中,「恋童癖」这个罪名也被反复定论。
连带着唱这首歌的五个少女,也好像成为这个罪名的「祭品」,被人可怜可惜。
相对的,也存在不少质疑的声音,认为这样的审判属于过度解读了。
今天就让隔壁鱼叔来和大家聊聊这件事。
这样一首遭到审判的 MV,到底冤不冤?
它背后所体现出的文化导向和产业机制又是如何的呢?
文娱作品因为「恋童」二字惹上麻烦不是头一遭了。
去年就有部国产剧《偷偷藏不住》被声讨过。
剧中,先是让饰演女主小时候的小演员对着成年男性产生粉红色泡泡。
接着,又让已经是大学生的男主对着饰演高中生的赵露思进行各种言语挑逗。
而且赵露思对于中学生的演绎,还充满了低幼与稚嫩感。
这让很多人产生不适之感。
于是播出没多久,网上就出现了以「疑似美化恋童癖」的理由呼吁下架该剧的声音。
不过,比起《偷偷藏不住》的「疑似美化」。
人们对于韩国女团 ILLIT《Magnetic》MV 的看法更为斩钉截铁。
支撑这一罪名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其一,成员们的打扮、歌词与舞蹈表演,都充满了低幼化的儿童元素。
首先是几个女孩的打扮,明显低幼化:
Baby blue 与 Baby pink 的颜色,泡泡袖、蕾丝与荷叶边的公主裙或短裤,白色的袜子,绑在腿上、手上还有脖子上的丝带
其
次是
舞蹈设计上,有模仿儿童的数手指动作等。
很多置景也显示出幼龄的环境。
象征纯洁的独角兽、各种颜色的月亮星星,还有到处可见花朵与闪亮碎片。
完全就是一个童真梦幻的场所。
当然,单纯的幼龄化不是问题。
问题是,这样的场景,这样的装扮,却搭配了挑逗性的舞姿,并唱着「baby I want you」的歌词。
就让人感到有些不适了。
其二,MV 中充满凝视的视角和意味晦暗的画面。
不少分析者指出,在这个 MV 中存在一个看不见的凝视者。
MV 中有两个最典型的画面。
一个是穿着短裙的女孩在走廊里奔跑时,一闪而过了监控画面。
另一个是女孩们背对着镜头站在一起。
昏黄灯光的映照下,身体透过衣服若隐若现。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画面设计也被人解读出性暗示的意味。
奔跑的女孩身边漂浮着许多嘭起的塑料袋,被人联想到是使用过的避孕套。
女孩穿着像睡衣一样的裙子翻滚到床上,被认为是浓浓的性暗示。
女孩被堵在 V 型墙角,V 被指是处女(virgin)的意思。
那么,下一秒她们破墙而出的意味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甚至还有人发现在打破墙壁之前,背景音里藏着一段「摇床」的声音取样。
其三,就是成员本身年龄尚小。
这个组合的成员中,最大的女孩是 2004 年出生,今年 20 岁。
最小的则是 2008 年出生,还是未成年。
正因如此,恋童癖、性化未成年少女、韩娱压榨、韩国财阀性剥削 … 一系列细思极恐的推测被提上台面。
一直以来,被指责为恋童的影视作品不在少数。
一代神作《这个杀手不太冷》就时不时被拿出来审判。
「恋童」便是其中一大罪名。
在日本,这种争议就更多了。
尤其是在动漫领域。
一些作品中,要么是将人物形象往低幼化处理。
像是前两年一部比较有讨论度的动漫,《测不准的阿波连同学》。
里面女主站在男主旁边,就像小学生一样。
有人看到后,发出质疑:
就像幼女一样,擦边球真的没事儿吗?
另外,就干脆直接让幼子产生恋爱感情。
大火的动漫《间谍过家家》,因为主角阿尼亚的同学对其父亲说过一些「爱恋」言论,也遭到了不少人质疑。
真人影视受到质疑的例子,也不少。
前年,就有一部争议很大的日剧《妻子变成小学生》。
主人公的妻子去世后,带着记忆转世重生,以一个小学生的模样重新回到了家中。
如此一个奇幻的故事,塑造了一对怪异的 CP。
不过,以上的作品主要是在离奇设定的背景下,涉及到的一段复杂暧昧的感情。
作品本身既没有性暗示,也没有合理化成年人对儿童恋情的任何意图。
从精神病理学角度,恋童是性变态,是一种性心理障碍。
根据国际上《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界定,指的是 16 岁以上的患者对 13 岁以下的儿童感到有性吸引力。
严格意义上来说,恋童是一种病。
当然,有病就得治。
不能仗着自己的病,做出侵犯别人的行为。
更何况,恋童癖侵害的对象都是儿童,这就让人不得不对此高度警惕。
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恋童犯,便是《洛丽塔》里的男主角。
对于一个文娱作品,批评它含有恋童元素,通常是说它具有一定程度美化恋童、迎合恋童的内容。
《洛丽塔》有吗?
乍一看,是存在美化的情节。
但,原著是明确以加害者的视角去叙述整个恋童的过程。
其中自然地包含着大量的深情伪装和自欺欺人。
而且作为一部小说,也包括后来改编而成的电影,它们都存在一个完整的故事线与人物动机。
主人公最后的幻灭结局,得以让观众思索其中的讽刺和批判性。
然而,与小说和电影不同。
流行偶像的舞蹈和 MV,具有极大的暧昧性。
没有前因后果的挑逗与勾引,就是会产生各种歧义。
这种难以界定的模糊地带,就很容易有意无意带出迎合恋童的擦边元素。
韩国爱豆产业的兴盛,一直手握着两面大旗:
青春与性感。
前者是指低龄的出道年纪。
像少女时代,15、6 岁就出道了。
但她们在出道前期,一直走的就是青春活力的风格,也是正符合她们年纪的模样。
后者则是对美色的制造。
性感风、怨妇风一直是韩国女团主流风格之一。
最初这两者还属于各行其道。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分界线越来越模糊。
越来越稚嫩的脸庞,唱着情情爱爱的歌曲,跳着具有挑逗性的舞蹈动作
这样的情况已经在韩娱变得越来越普遍。
偶像产业的目的,就是为粉丝提供一种幻想。
无论是性幻想,还是幼态的审美,一切皆是模糊的想象。
这种模糊性,正好就让许多创作者拥有了名为「擦边」的空间。
另一方面,对于幼态审美的受众市场也非常庞大。
不可否认,对于美少年、美少女的追求其实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社会文化中。
青春、热情、美好的形象,自然会让人心向往之。
于是,这种向往与需求也催生了制造年轻形象的产业。
只是,在我们享受这些美好形象的背后,存在的则是对未成年人的过度剥削。
现在已经是韩国天后级别的歌手宝儿,13 岁就进入了娱乐圈。
在不少早期的采访中,我们都能听到她对过早出道产生过负面想法。
明明还是成长未完全的孩子,却要面对超高强度的工作,而且几乎不存在任何私人空间。
她在精神与心理上都存在着难以想象的压力。
日剧《胜利即是正义》中有一集。
讲的是一个女童星,从小被迫超负荷接受工作,并被动进行成年人的人际交往。
她的性格与对世界的认知都几乎产生了扭曲。
还有雪莉。
从小学生时期,雪莉就是活在镜头前的小公主。
无数人对纯真无邪的她产生各种幻想。
这种幻想也伴随着她的一路成长而改变。
不敢想象,这些对她释出的众多无条件的爱中,又隐藏着多少无理由的阴暗想法。
因此,我们也完全有理由进一步推测,这其中是否存在可怕的性剥削。
如果娱乐产业过度地迎合这种幼态审美,以至于不断降低偶像出道的年龄,并为其设计不符合年龄的性感舞蹈。
这自然会在大众观念上潜移默化地助长恋童倾向。
实际上,未成年人并非一定是「谈性色变」。
英剧《性爱自修室》就用一种科学健康的方式去探讨了未成年人如何面对性、处理性的问题。
《性爱自修室》剧照
但是以 ILLIT 为代表的众多偶像团体,显然只是被当作一种商品按需打造,然后再被「卖出去」而已。
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对未成年少女的物化与剥削。
而如今,却有无数的人还以这不正常的性审美为追捧对象。
戴锦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你消费着这样的文化,你觉得它不过是给你提供快乐,但是,它在不知不觉当中构造了你的情感观念,构造了你的价值观念,构造了你的生活方式,构造了你的向往、你的恐惧和你的需求 慢慢地,它变成了你的一切。
ILLIT 的这部 MV,到底是否存在切实的「恋童」倾向,尚存在讨论的空间。
但,它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已经足够令人担忧。
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新华娱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20244.html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新华娱乐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新华娱乐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