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档,丁晟导演久违出山,带来了一部很不一样的作品。如果我们带着对《解救吾先生》和《英雄本色2018》的印象,来观看这部新片,也许会觉得分外“出格”,因为它跟丁晟导演先前的这些作品的风格,诚可谓两模两样。
一顿火锅、一个戏院、一张麻将桌、四个“各怀鬼胎”的人……层层相扣,悬疑不断,荒诞而又不失喜感,最后一笑泯恩仇,这是《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的故事。故事的灵感从何而来?承载着丁晟怎样的表达欲?拍摄时还有哪些有意思的小细节?且听丁晟慢慢道来。
拍一部只讲故事 不玩场面的戏
《火锅》的故事是怎么来的?对于这个问题,丁晟追溯到了很久以前,他与成龙的一次对话。
“他说他真的想拍不打、不开枪、不撞车的,就在一个屋子里的戏。当然他说的时候其实是半玩笑,但是我是觉着好像也触动了我。”丁晟谈到,这是他拍《火锅》最原始的契机。
因为诸多不可抗力的因素,在前两年,丁晟原定的拍摄计划无法实施。一时间,有些“无所事事”的他,决定干脆给自己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拍一部只讲故事、不玩场面的戏。
“我平常不是把讲故事放在绝对第一位,这次就是把它放在第一,或者应该说是唯一的一个位置——我只能在故事方面吸引观众,我能不能做成这个电影?”谈起这份初心时,丁晟的言语中不乏执拗,似乎还在回味那段充满斗志的时光。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丁晟逼自己,不能用巧劲儿,必须完完全全地用故事把这两小时拍满了。他曾经惯常使用的创作技巧——切换场景、大场面、两条线的平行蒙太奇……全部都不再使用,而是回归到了最纯粹的剧作上。
《火锅》的剧作,主要面临着两个难题。首先,它是一个单线故事,且几乎在戏院这一单场景中完成,但在这个故事里,丁晟融入了五个人的人生——不光是现状,还有他们各自的过去。此外,影片涉及到“喜剧+悬疑”的类型融合,这就意味着必须进行跨类型的剧本创作。在这个过程中,要如何平衡紧张感和轻松感、做到节奏上的均衡?这也给剧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面对这些挑战,丁晟的心态是十分放松的。“反正拍电影也拍不成,我就做做试试,做成了就拍。难度是挺大,我从一开始就知道。要是做不成就当锻炼了,当练创作能力。”他笑着说。
丁晟是一个不愿意局限自己的人,打破舒适圈对他而言很重要,这也正是他依旧愿意吸收新灵感、尝试新的创作风格的根本原因。一味干行活,拍男人戏,并不是丁晟想要的,他迫切地想给自己透口气,干点儿不一样的。“我每部戏都要做跟上一部不同的东西,我要有新鲜感,我老是想挑战一些,看看自己还有什么可能性。”他如是言。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作为一个北方导演,为什么会去拍一个川渝故事?为什么戏院、麻将、火锅,会自然地结合在一个片子里?对于这些,丁晟告诉我们,个中还有不少缘由和巧思。
正如丁晟所目标的,他要拍一部以故事为中心的戏,于是一切风格上的灵感,都来源于他对于剧情的构想。简单而言,故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几个陌生人谋划一个事儿,为了将他们各怀鬼胎的内心活动外化,丁晟想到了利用麻将;第二个阶段,他们的行动貌似成功了,但他们出不去,干脆坐下来庆祝,于是便自然地吃起了火锅。
“火锅这个东西,第一,它是圆的;第二,它也包容万物——互相不搭的几块料,合在一起干了一个什么事儿,所有东西往里放,导致汤的味道也会发生改变。不管是从寓意,还是从外形来说,火锅都很合适。”丁晟这样形容道。
利用所有的人物、道具、环境来讲故事,是丁晟的创作习惯。他认为麻将、火锅是成套的东西,而这也直接影响到了戏院的场景选择,以及人物的四川方言。所有的东西都是工整的,统一的,成套的。
既然要在戏院讲故事,丁晟就要把戏院用到他所能用到的极限。令人惊奇的是,《火锅》并没有采用实景拍摄,而是平地起高楼,搭出了一个戏院。搭起来的景,很容易质感不好,但凡哪里粗糙了,就会在大银幕上被放大无数倍,因此丁晟便要求,所有的细节必须很地道。对此,丁晟有些幽默地提到,和他合作的美术老师,应该都挺高压的。
一个百年的老房子,它的磨损和包浆必须做得特别地道;拐角的砖,如果经常蹭着人的裤子,它的上面就会有油光;如果这块砖的平面经常被手摸,它的光泽又会不一样;进门地方的那些地砖,肯定要采得更洼一些,因为它的磨损要比其他地方更强……对于这些细节,丁晟都要求一一落地,甚至连戏院里的几十根柱子,都是专门采购的旧柱子。“做到让观众看了以后可以信服的场景,对我来说特别重要。”丁晟一直如此坚持。
这样用心搭建的戏院,承载起了一整部影片的叙事。戏曲和现实相互交错,使原本的单场景叙事拥有了多重空间的意涵,构成了一种“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式的讲述,而这也正是丁晟想要传递给观众的——生活中的很多时候,其实比戏还精彩,其实戏的这些道理,都是从很多人的人生里面去得到的。
既然故事发生在戏院,便意味着它可以比一般的故事更加浓墨重彩些,甚至于超越现实。在故事中,丁晟精心设计了三次“闯入”——身着川剧装扮的包公、关公等戏曲人物相继闯入主角所在的现实空间,为故事增添了几分荒诞的意味。
对此,丁晟这样解释:“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戏院,每一个戏曲人物进来的那场戏,都是戏剧性比较强的。它不是走个过场,而是建立了一个悬念,再打破悬念,然后再迅速地改变节奏。因为一切都在一个戏院发生,所以说就显得原本有点荒诞的事,反而还有合理性。”
一念之间 黑暗光明
谈及创作初心,丁晟还提到,之所以这么想把《火锅》拍出来,不仅是为了挑战自己,更是因为这就是他发自内心想要讲的故事。
在丁晟的创作生涯中,除了第一部作品是别人的剧本,后九部都是由他自己写的剧本,《火锅》也不例外。“现在我基本上很难做到拍别人的戏,拍别人写的东西还挺难的。我后面还自己写了好几部戏,我都拍,我都要排上队把它拍了,因为都是我自己发自内心的想写的东西。”他这样形容道。
从塑造人物到选角,丁晟始终贯彻着自己内心真诚的想法。在写剧本时,不管请不请得到这位演员,都先假设是他,进而去思考这个人物的状态,这个演员能把人物演出什么感觉。当这些人物还只是剧本上的白纸黑字的时候,他们已经活在了丁晟的脑海里。
对于于谦饰演的九饼一角,丁晟直言:“九饼挺像我的……一个50多岁的人写了一个剧本,其中跟他年龄最像的这个人,肯定最接近他自己想说的那个东西。”在丁晟的笔下,九饼并不完美,却很真实,能够走到很多人的内心深处。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魔鬼,就看你要不要把它唤醒”,这是丁晟想要表达的。九饼有着传统的一面,有着充满贪欲的、自私的一面,与此同时,他还有着怂中带勇的一面。他是这个故事的轴心,在关键时刻做决定,推动整个故事往前走,正如丁晟所言:“他应该说是很能代表这个片子要说的那点事。毫无疑问,这个片子的主题是‘一念之间,黑暗光明’。”
不过,虽然剧本由丁晟把关,但在拍摄现场,丁晟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人。相反,他很热衷于去吸收新的灵感。每一场戏,他都愿意和演员们掰扯掰扯,而其他人也都愿意较较真,看看怎么演更好。所谓的即兴片段,几乎每天都在产生。
《火锅》的结尾,大胆地跟观众们玩了个打破“第四堵墙”的设计,让所有演员们看向镜头,跟观众们打起了招呼——这个片段,并不是提前设计好的,而是临时“扑”入现场的。当时临近收工杀青,田雨很是兴奋,有些搞怪地看向了镜头。就在那一瞬间,所有人都觉得妙极了,何不干脆来这么一条?
“这条看向镜头的拍完了以后,我觉得各方面都好,包括几个人都有一点笑场的感觉,都是感觉这个片子要结束了。” 回想起这个被灵感砸中的瞬间,丁晟依旧觉得,彼时的那份兴奋是难以描述的。
故事没有结束在闹剧后的一地鸡毛里,而是一笑泯恩仇,告诉大家,事已至此,先吃一顿火锅吧。“我们突然就可以告诉观众,我们是一起玩了一部戏。”这就是这个硬汉导演放下枪后,想要讲给大家的故事。
诚邀各位参与留言
我们将选取点赞数前五者,送出五张电影票
与大家择日相约
以上就是关于【对话丁晟:硬汉导演放下枪后,想跟大伙儿来顿火锅】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新华娱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22570.html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新华娱乐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新华娱乐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