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评价《新生》大结局:
第一集是 ” 好一个诈骗剧 “,最后一集是 ” 好诈骗一个剧 “。
开播靠着对 ” 杀猪盘 “” 同性恋 ” 等内娱罕见元素的精彩刻画,狠狠赚了一波热度,结果演到中间一个腰斩,告诉你全都是泡沫,是一刹的花火。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假的,是利己的,是给费可泼脏水的。
要说悬疑剧来这么一下也实属正常,但反转这件事最忌的是,转了不如不转。
《新生》就是这么个典型,” 假故事 ” 里的费可,比反转版本的精彩太多。
甚至可以说,反转后的费可,没有任何可以撑起主角的魅力。
我们一直认为,费可是个天赋异禀的犯罪天才。
而(前期剧情中)他对人性的谙熟,恰恰让这部剧有了点解剖现实的狠辣。
他几处诈骗的点都抓的很准,比如为佳佳和他爸分别设计了两套递进的家世背景——
对佳佳是 ” 有一点小钱但不如你多,可人品素养学历样样拉满的青年才俊 “。
当初看到这个设定我是拍了两下大腿的,觉得苍天啊,终于看到符合现实中 ” 暴发户家那个读过书的小女儿 ” 的真实择偶观的塑造了。
富家女爱开车司机,我也不敢说这事没有,但大多数情况应该是在司机脑中的意淫。
真实世界里,这类 ” 有知识没阅历 ” 的女孩的选择,其实就很费可。
比起没文化的父母,读过书的她们往往看人的维度会更多,人品、素养、学历,都在考虑范围内,在这些部分都满足的时候,会一定程度向下兼容对方目前的财力情况,不是做慈善,而是基于现实的考量。
毕竟全方位和自己势均力敌的男生往往会在亲密关系中占上风,因为具有天然的性别优势,男方家就会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提出让女方相夫教子类的请求,这种不尊重一般是读过书的女方不可接受的,所以宁可在金钱上做一定妥协,达到一种表面平等。
但资产过亿的家世背景很难兼容月薪 8000 的开车司机。
喝白粥这种神话只能在男的脑子里发生。
总之,费可这一套 ” 关爱自闭症儿童——聊到哥大背景——同居展示自己在租房 ” 组合拳,对佳佳这种女孩,打得是非常漂亮的,属于对对方择偶需求的颗粒度拿得死准。
对他爹就更不必多说,土矿部管理人员 + 高校教师的原生家庭,简直是矿老板们的梦中亲家。
前者拿捏现实,后者拿捏虚荣。
还有什么装 ” 窘迫男大 ” 勾引中年给子,天天在家白袜配短裤;
以及对缺爱姐姐以退为进——
带姐姐去看画展,先用前一天速成的导览知识装逼,约会结束后又承认自己是在装逼。
靠承认不真诚来演绎真诚。
知道三十多的女性对 ” 我考考你 ” 早不感冒,但对 ” 我笨拙为你付出 ” 的真心没一点抵抗力。
这种程度的心理拿捏,开个班都能垄断 ” 杀猪盘 ” 市场。
However,在何珊的笔下,这剧开转。
前面一切一切都被推翻,费可毫无心机,就算钓鱼都是姜太公直钩,甚至有时候可能都没在钓,属于是顺水推舟搞诈骗,” 不情不愿 ” 地卷钱。
富家女爱的还是司机,程浩那段更是没一点诈骗迹象,比较像 ” 单纯男大被中年给子圈禁包养被迫建老鼠仓然后起了贪心 ” 的社会新闻。
那么请问,没了心机的费可,魅力在哪?
他的聪明,只剩很工具性的 ” 记忆力好 “(能把听过的话用上)和 ” 读过金融 “,和一个模范学生没有任何差别,揣测人性的这种深度魅力他是一点儿没有,搞到最后自己都被绑架。
估计编剧也觉得没了爽感,就要给费可搞点别的性感,所以给他添一段 ” 父母离异导致一念之差去替考 ” 的凄苦身世。
但在完全推翻高智商犯罪形象的前提下,这段剧情对费可这个人的立体度起到的,就是一个起到的作用。
毕竟他的性格没有任何下文,也没黑也没白,就徒增苦难。
其实这段戏单拎出来是不错的,很多人不理解这个点,觉得他给弟弟替考然后涂黑试卷是杀敌 1000 自损 1200,但我还挺能理解这种恨意,费可不是不知道这会自毁,但是一般对仇人的恨意,与小孩对父母的恨意是有点不同的。
孩子和家长毕竟在根上是共同利益体,所以当孩子对家长的恨意到达顶点的时候,时常就会产生以自毁的形式摧毁父母的念头,某种意义上,费可就是奔着玉石俱焚去的。
所以如果剧能把为报复父亲 ” 自毁到底 ” 这个点诠释透了,那也是内娱独一份的人格魅力,结果也没有。
你以为他对着他爸来一句 ” 我会很有钱,永远不向你要 ” 是要搞什么大动作,结果最后就是去大学蹭个课,我是那个爹都会流泪感慨一句 ” 懂事 ” 的地步。
那费可还剩点啥?
和同行们对比一下,善良比不过江阳,邪恶比不过朱朝阳,立体比不过沈默。
就可怜劲儿给的足。
但单单一个可怜,成就不了主角需要的角色魅力。
我知道井柏然表现不错,也知道偷吃牛排那段让人动容。
但观众的共情是分层次的,一个烂剧可能会因为一个刻画亲人的片段让人流泪,但那个泪只是为对 ” 亲情 ” 这个广泛概念而流,没有为这个具体角色的具体命运而流。
而编剧显然就只是在围绕 ” 可怜 ” 这个词塑造费可,没给他一点其它人物弧光。
整个人粘嗒嗒湿乎乎,莫名其妙。
当你把他的故事顺着时间线捋一遍的时候,就会发现这就是一个 ” 父母离婚后妈恶毒造成小孩心里不太健康 ” 的,非常俗套的故事。
但俗套的故事模子也可以拍的很好,这就需要大量足够准确的细节描画,像刻雕塑一样给观众实感,或者一个很好的讲述角度,比如前段时间的《不够善良的我们》,就是大框架俗套但把角度和细节都做到极致的剧。
可这些《新生》都没有,它真的就是靠闪回一些后妈的恶毒片段,非常笼统地勾勒了一个最俗的边。
说到底,这个故事全部魅力,都是 ” 悬疑 ” 这个形式给的,非要搞一个 ” 全员撒谎然后反转 ” 的模式。
当悬疑剧只剩悬疑,那就完了。
结果就是,费可这个角色,黑得不彻底,白得不干净,灰得没厚度,甚至搞纯爱都搞不过程浩。
说难听点,陈树发当主角,都比他强一点。
整个故事的逻辑就像重庆的导航,指着目的地乱来一通。
目的地是啥?就是 ” 人只说对自己有利的话 ” 这个两集就能讲明白的 ” 大道理 “。
为这个道理,最后还硬再来一下——
” 哦莫,原来一切都是何珊写的呀!”
真的让我扶额。
望周知,” 最后一笔还在转 ” 这种模式是要基于你前面故事足够精彩又留有伏笔,才能让人毛骨悚然。
而不是写出一坨 shit 然后对着观众邪魅一笑说 ” 哈哈,上当了吧,其实前面都是 bullshit。”
谢,我一直都很知道。
也是在诈骗犯最后是小可怜这种没有案件的虚空推理中,我甚至都懒得去聊这个故事的反转在深层逻辑下有多厌女。
本以为是看剧本杀之余顺便给姐妹们拉警钟的一个剧,最后弹幕飘的全是辱女字眼。
而 ” 烂尾 ” 这个结果也与 ” 结局由何珊讲述 ” 紧紧绑定。
因为女人讲故事,就只能讲出《腹黑学霸爱上我》和《傲娇大小姐的黑化小司机》呗?
写出这样的故事,也不知道是在暴露谁贫瘠的想象力。
不过话说回来,这类创作者创出来的东西也不是毫无优点的。
虽然做不到小而精,但他们最爱大而全。
所以写出了一种很新的 ” 新生 ” ——
前面搞本格推理,中间告诉你是叙事性诡计,最后一下变成社会派推理。
前五集和后五集看似在两个图层,但怎么不能说这是推理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呢?
忽想起斯皮尔伯格那部同样描写天才骗子的《猫鼠游戏》。
其中最精彩的桥段,一定是小李子如何用一堆破烂伪造支票,再利用美色去各大银行套现。
第二精彩的桥段,又一定是他和警察斗智斗勇多年,锒铛入狱后,又峰回路转成为 FBI 的犯罪鉴定专家。
是的,炫技、反转,是犯罪电影历来的两大杀招。
但《猫鼠游戏》中没那么精彩、却最为重要的桥段,是这个犯罪天才在被招安后的不安、痛苦与焦虑。
这个职位在我们看来,是他最好的归宿,但之于一个自由人而言,这种被豢养、囚禁的安稳,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他甚至故技重施,再度以飞行员的身份进行了一次出逃。
只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次赌气式的抵抗。
他必须回到这个位置,因为这已经是最后一次反转,他再敢造次,就真是死路一条了。
也就是这一瞬,这部看似犯罪狂欢的电影,终于流露出对人性的哀叹。
至此,经典才立住脚跟。
再回头看《新生》这样的剧。
看罢如同听了一整段 ” 你有那么高速运转的机械进入中国 “。
人说了那么多,怎么能不算一段话呢?
深刻不足,幽默有余。
也算这两周追剧的生命没被浪费罢。
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新华娱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25431.html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新华娱乐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新华娱乐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