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看了新上映的电影《红色冲浪板》了吗?
自从这电影上映以来,网上总有一种声音说它是《燃冬》的夏日版本。
也难怪有这种声音,毕竟这年头只要一看到三个人的海报,很难不自动脑补”他爱她爱他“的燃冬剧情。
但其实,这是对这部电影最大的误解。
它并非是看起来的那样是一个青春洋溢有夏日气息的小清新电影。
这是一个看完背后凉飕飕的文艺悬疑片。
明线是三个年轻人的情感,暗线则是人物挣不脱的命运。
它的内核关乎宿命,也关乎救赎。
也是近年来华语电影里极度缺乏的一类电影。
目前电影虽然还没在豆瓣开分,但也能看到很多好评。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观看。】
先说整个片子的设定,故事发生在一个乌托邦式的海岛上,在海岛已经呆了一年的小方【许伟豪饰】,遇到了两个外来的年轻人,分别是袁泳【黄炎饰】和杨帆【王悦伊】。
单看简介,会感觉这不过就是3个年轻人在海岛的故事,可能最大的看点都不是三人游的感情,而是男男之间暗涌的情愫。
要说,好磕是真挺好磕的,这深埋在心底的感情细腻也是真细腻。
袁泳第一次听小方劝换冲浪板,小方嘴上不说心里窃喜。
后来袁泳又找他学冲浪,小方看着不想教,一转头直接成翘嘴了。
小方开车的时候,袁泳直接没心没肺靠他身上睡着了。
认为最好磕的那段不是打架后小方给袁泳贴创口贴,而是小方煮碗泡面很自然的让袁泳去洗碗。
很有默契,很欢喜冤家。
这两人,一个阳光,一个阴郁,一个大大咧咧,一个心思细腻,简直天生一对,要的就是互补。
代入女主杨帆视角,可以说每天都在磕CP,当然她也不是光看热闹,女主对着两人的感情也比较复杂,属于手心手背都是肉。
一个是玩伴一样更轻盈的感情,另一个则是更深刻的暗恋,但也不妨碍三个人的关系。
要是按照MBTI来重组关系,女主和袁泳都是E人,他俩凑一块最爱玩的“玩具”就是全场唯一的I人小方。
照这么看,这电影里的三人完全可以锁死,有很多种组合方式,直接幸福一辈子就完了。
但《红色冲浪板》并没有按照这种方向去拍,这也是它最不同的地方,它完全规避了过于轻盈 的选项。
观影过程像是在明媚的沙滩阳光外笼了一层薄雾,片中总是出现若有若无的窥视镜头。
还有莫名其妙断了的冲浪板脚绳。
主角小方手臂上纹着的圣母,和他无法放下的需要被救赎的过去。
以及海岛本身所带有的诡异的氛围。
这一切都在暗示着,这三个人已经被危险包围,只是他们身处其中而不自知。
当时看的时候真的已经这海岛会成为一个屠宰场,最后的结局可能会像是《周处除三害》的经典片段,全员葬身于此。
但导演并没有把悲剧指向戏剧,而是引向了人物本身。
曾经失手将好友从天台推下去的小方,最终又一次亲眼见证了友人在自己眼前的死亡。
他尽力去救了,却也没能救回来,这是他命运的悲剧。
而造成这场悲剧本身的,其实还是本人。因为这海岛冲浪店的老板就是小方当初失手推下去的友人的父亲。
父亲的本意是想让小方偿命,未曾想复仇的过程加剧了这一人物本身的悲剧属性。
即,他的命运就是一次又一次看着在意的人因他而死,且死在他眼前。
为了结束这一切,主角小方最终选择滑着红色冲浪板进入了浪的深处,用大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纵观整部电影,你会发现这电影的氛围是丰富且杂糅的,它是中式清新爱情的海报,加上韩式电影的剪辑手法和日式悲剧的故事内核。
这样一个看着轻盈但底色悲凉的电影,对演员的要求是很高的,尤其是小方这个悲剧色彩浓厚 的人物。
撇开之前那些男男向里暗生情愫的部分,本片有两场印象非常深刻的戏。
一场是袁泳出事后,小方送女主去码头的那场戏。
这场戏难在面对自己命运的沉重,以及友人的离开,小方的情绪是极度拉扯的。
他替即将离开的女主而高兴,期许她拥有自己的人生。对于自己,他选择沉没。而亲自送走女主,相当于他送走了自己生命中最后的一点希望。
小方嘴上说的是离别,心里想的是不舍,两人离得如此近,心却在走着弯路。
这种表演,最忌讳表达的过多腻腻歪歪,但太往里走又会让观众捕捉不到人物情绪。
小方的饰演者许伟豪在所有的情绪快决堤的那一刻,用一个看似外露的拥抱去克制了更浓烈的感情。
而他真正想表达的,其实都在他送女主的书里了。
这个笑比哭还让人难过
最终小方头也不回的离开,看似无情,直到远离码头他才开始放声嘶吼,展露他的痛苦。
这段表演,演员把所有的情绪都控制在了一个精准的范围内,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感情的深刻是极度的克制。
除了这场戏,还有一场戏是友人死后小方抚摸对方冲浪服的那场戏。
有很多人说这段戏像极了《断背山》里的一个经典镜头,但并不这么认为,衔接片中之前这个人物的情绪。
当他洗去身上纹身的那刻,意味着小方放弃了救赎,也再次缩小自己的世界。
而在那个世界里存在的,就是友人的脸和他最后留存的东西,这是爱人的碎片和思念的具象化,日日夜夜蚕食他。
这种情绪一旦说出来就太轻了,而这段演技的处理,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人物本身的痛苦。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网友会说看完这部电影后感觉后劲很大。
敢说,男主小方的饰演者许伟豪未来完全是“克制感”赛道上不可小觑的预备役选手。
而他这个人物的结局其实不单是定下了整个电影的悲剧色调,他选择终结自己的方式也让整部电影有了一抹诗意的色彩。
这种诗意的表达,以及整部电影细腻的质感也是认为它值得一看的原因。
单从色调来看《红色冲浪板》就像一首夏日长诗,是莎士比亚的“我可否将你比作夏天”。
观看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像柠檬汽水般清爽的色调与明暗交织的人物,那些隐晦的情愫像海水般潮起,埋在沙滩,再溶于海里。
因为关乎身份认同与成长疗愈,《红色冲浪板》的镜头非常含蓄,花了大功夫在细节上,用了多重隐喻。
颜色作为人物命运的象征,是剧中人物的“红蓝白”三块冲浪板,这非常容易就让人联想到基氏的《蓝白红》三部曲。
红色冲浪板是小方的冲浪板,也是贯穿全片的象征物,它象征着小方对沟通和新生的渴望与热情。
一方面,它是血的颜色,是小方曾误杀的爱人,是死于被东滨哥做过手脚的红色冲浪板的袁泳,小方的两个爱人都直接或间接的死于他手。
另一方面, 红色也是生的颜色,是“我遇见你,我记得你,这座城市天生适合恋爱,你天生适合我的身体。”
他因为红色冲浪板结识了袁泳和杨帆,被明媚的笑诱惑着将心门打开,他已经快要准备好迎接新生。
只是可惜,生门常遁,死门常开。
而蓝色冲浪板代表袁泳,象征着自由。
性取向不被母亲接受的他来到这里是因为活够了,想要一直在海里躺着,他说着“我妈巴不得我就这么躺着不回去了”,却还是说“要是有一天他们能够认可我就好了。”
而小方,他教会了袁泳如何在海里站起来,却不敌袁泳趴在自己的蓝色冲浪板上,追寻永远在海里躺着的自由。
作为电影中唯一的女性角色,杨帆的白色冲浪板则象征着平等与纯洁,也是电影不冒犯女性的关键。
她并非传统男同电影中女性“施暴者”、“受暴者”的形象,充当“传统的枷锁”或者“边缘”女性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真挚、明媚、纯粹。
《断背山》中安妮·海瑟薇演的同妻
在她身上,性取向是平等的,感情是纯洁的。她一直试探着小方的反应,在袁泳走后,最无助的时刻,她对已经驶远的小方一遍遍喊着“小方,你等我回来。”
除了颜色,这部电影在象征元素的表达上堪称文艺装腔犯和细节控的狂欢。
象征元素之于诗电影,就如意象之于诗歌,借由象征元素表达言外之意,话外之音。
三个人,三块冲浪板,三本书,每本书都意指人物内心。
众所周知,书籍出现在电影中从来不是为附赠“彩蛋”或装饰品,而是在结构或主题上与影片互文。
《喜剧之王》里,星爷阅读的是《演员的自我修养》,黑色幽默这不就来了。《赛末点》里,男主角威尔顿看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非常符合穷小子的野心。
《红色冲浪板》里,小方阅读的是乙一的《动物园》,而乙一的代表作正是《夏天、烟火与我的尸体》,对应小方的阴暗面。
袁泳拿来垫泡面的《十日谈》作为上过历史课本的书,书中荒谬的现实与愤懑,想死的心情,就是袁泳本人。
而杨帆被封面吸引,也被小方赠予的书是金庸的《白马啸西风》,书中李文秀最后“白马带着她一步步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是能回到中原的。”意指了杨帆面对失去的好友,爱而不得的相似。
在帕索里尼看来,电影具有“非理性的”、“梦幻般的、初等的、原始的成分。”因此,“电影语言根本上就是一种‘诗意语言’”。
《红色冲浪板》最具诗意的,恰恰是那些诗化镜头。
很多文艺片因为闷,就更爱用配乐,但它没有犯大部分电影滥用配乐的毛病,而是将配乐同镜头情境结合的非常有品。
配乐方面导演也下了很大的功夫,马雪导演力邀朴赞郁导演御用配乐师赵惠媛制作这部电影的配乐。
里面有一些圆舞曲、 长笛,大弦乐在观影过程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增加了整体的试听体验。
赵惠媛老师之前的代表作有电影《小姐》和《内在美》
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小方和袁泳仔阳台抽烟时,小方穿着蓝色的衣服,袁泳穿着红色的裤子,《Sealed With A Kiss》响起,歌声唱着“虽然我们必须在夏天告别,我会天天在心中寄出我全部的爱。”
等到抽完,小方捡起地上的两根烟头,撕下墙上的禁烟标志,将烟头扔进瓶子里,贴上禁烟标志,让那些秘密与边界,暗流涌动。
这一幕也是一种预言,呼应着最后。
两根烟头飘在水上,瓶水是海,烟头是身,命运已定。
属于袁泳的蓝色消失了,头盔只剩下红白两色,但大海还在。他游啊游,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他们的经历,是梦、是电影、是一场场想象与偶然。
设计/视觉:Lvv
以上就是关于【他们三个,在演一种比燃冬还新的电影】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新华娱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29631.html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新华娱乐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新华娱乐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