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没多久,” 坏小孩 ” 都长这么大了——
荣梓杉饰演的少年小七,时隔三年回家,被父亲一把抱住。
事实上,父亲不是亲生父亲,是他的继父。
可回来的,又是这个家庭的儿子吗?
一些可疑的细节:
鞋码变小,不能喝酒了,爱吃的菜也完全不一样
三年前,儿子被拐卖。
三年后,这个归来的 ” 儿子 ” 成了一个闯入者。
发疯的妈妈(郭柯宇 饰),还说出惊悚的话:
弟弟在姐姐的雪花球里
迷雾剧场,最新悬疑剧——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
张颂文 × 荣梓杉再续 ” 父子档 “。
有拐卖、凶杀,也有高智商父子斗法。
国产悬疑爱好者 ” 撕日历 ” 等了又等,但播出后的反响,并不尽如人意:
” 首播四集看困了 “” 故弄玄虚 “” 演技欠费 “。
张颂文和迷雾剧场,都在逐渐祛魅?
Sir 这次就来盘盘。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中,我们想看又看不见的,究竟是什么?
01
一部悬疑剧,大家最想看的是什么?
最基本的,是谜题与节奏。
你所设置的悬疑点要吸引人,让观众产生一窥究竟的欲望,同时,你的叙事要抓住人,让大家能够持续追下去。
可惜的是。
《影子》里的这两方面,都饱受诟病。
先说谜题。
《影子》的谜题是什么?
一个外人闯入失去孩子的家庭,冒认身份之后无人戳穿,却发现这个家处处都透着诡异。
从内部看这个模范之家,其实是一座险象环生的恐怖屋。
想到了什么?
没错。
2022 年,张子枫、梅婷、王砚辉主演的《回来的女儿》,讲的就是这么个故事。
当年的这部剧,有着一个吸引人的悬疑开端,却因为结局的牵强,最终来了个从 8.2 到 6.2 的 ” 大跳水 “。
以至于不少人对家庭悬疑题材产生了 PTSD。
悬念不够抓人。
节奏还在赶人。
大家觉得导演在用拍《西小河的夏天》的方式在拍《影子》。
△ 导演周全上次和张颂文、荣梓杉合作,是文艺片《西小河的夏天》
Sir 当然不是说文艺片手法有什么不好。
毕竟很多场面设计。
比如模拟恐怖风格的电视机。
或者第一视角下的挖尸体。
都能看得出导演在氛围营造上的用心。
可是呢。
对于悬疑片来说,单场景的氛围的确重要,可整体的叙事节奏更重要。
如果不加控制的话。
一不留神,就容易造成拖沓之感。
举例来说。
为了塑造失去独子的警察王士途(张颂文 饰)对曾经家庭美满时光的眷恋,硬是在车祸昏迷被叫醒的简单桥段中,闪回了快 20 分钟父子相处的同一场景小瞬间。
这时长,都足够《狂飙》的高启强看到徐雷被电死再玩个折返跑了。
△ 真醒?假醒?就这么一个走出车门的情节,硬是当盗梦空间在玩
故事的进展很 ” 慢 “。
有效信息,又很少。
剧集经历了三条时间线,有超过两起凶杀 / 失踪案件,涉及四个家庭。
王警官追查孩子拐卖、与小七的亲情线,和小七在金家试图探究隐瞒的凶杀真相,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结果都没交代清楚,就草草了事。
也是因此。
目前剧集已播的 12 集,只有第 5、6 集表现尚可,这还是因为削减了与谜题关系不大的警察线,主讲小七在金家一系列 ” 探险 ” 的缘故。
02
但如果导演能力欠缺,演员发挥出色,也是会有很大一部分观众继续看下去的。
毕竟张颂文与荣梓杉。
一个是当红的演技派大佬,一个是新晋的实力小生,这是他们合作的第三部作品,想必能碰撞出不少演技火花。
可惜的是。
看了 12 集,Sir 对此也是大失所望。
不是说他们演的不好。
而是总觉得,他们在舒适圈里,复刻着自己在《隐秘的角落》里的形象。
先说荣梓杉。
《隐秘的角落》如果说是一个好学生的阴暗面:
对父亲的欺骗,对母亲的厌烦,对妹妹的攻击
青春期的自大与不甘,传统的压力教育锤击出来的边缘状态,让经历过相似童年的观众,都倒吸一口冷气。
而《影子》则相反。
小七有着与黑暗背景不相符的透明质感。
在贼窝长大的小男孩,从没偷过一个钱包,因为同样遭遇的朋友不想让他 ” 把手弄脏 “;
虽然不配合警方的许多行动,但他从未真正伤害过谁、也没有触犯法律;
在金家待了那么几天,就为了姐姐和妈妈甘愿冒生命危险。
在险恶江湖中,却被培养出极度利他的性格,也是让人费解的疑团。
荣梓杉在表演时,也用了同款的木讷表情。
但是,朱朝阳的 ” 木 ” 是强制吸纳阴暗与暴力、即将爆发的压抑状态。
而小七的 ” 懵 ” 纯粹只是来到新环境的无措。
之后的种种 ” 智斗 ” 也没有更体现出人物的立体来。
如果说荣梓杉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经验不足,想不到更好的表演方式。
那么张颂文。
可能,让人的期待落空更加明显。
当年《隐秘》中最被褒奖的场景,是一个不完美父亲的虚弱与无措,好面子的小老板,在儿子与女儿的诛心抉择中来回游移。
而《影子》中张颂文饰演的王警官用了大量戏份重复演绎儿子被拐之痛。
生活化演绎是张颂文的招牌,却削减了人物的另一重身份——警官。
私心与公心的天平,他天然地偏向了前者。
而剧集也根本不给人物抉择的空间。
他的每一点偏私,都会被他人迅速解决。
职业上,并不留一点污点。
这个王警官,更像是一个 ” 洗白 ” 版的朱永平。
一个恰恰能和 ” 完美少年 ” 小七做配的 ” 完美父亲 “。
△ 王警官口头输出着正确价值观,但人物长期在景框之中,人物的层次也局限在框中
剧集中有一段展现父子情深的段落。
王警官在自己儿子的生日那天给小七煮长寿面,一个调度走位,他把生日蜡烛插在了妻子的遗像前。
这本该是一次有层次的心理状态起伏表演,然而,观众还是觉得他扁平。
因为之前积累的无数情绪,都是停留在同一层次:这个好爸爸,丢失了儿子,然后,就没了。
悬疑剧让人心动的内核,是因为其中潜藏着映射某种日常真实的危机。
《隐秘的角落》掘开了亲子关系中情感虚伪的土层,而《影子》又以一铲子绝对的 ” 父慈子孝 ” 埋了上去。
无论是剧集里提供包庇的修车工,还是处处下黑手的大老板,他们的核心动机都是一条——为了孩子。
但你说这剧就没人出彩吗?
不。
让人意外的是,整部剧里让人印象最深的角色演绎,不是我们期待的张颂文与荣梓杉,反而是郭柯宇饰演的疯妈妈。
尤其是她穿着儿子走失那年的裙子,撑着一把旧伞,停留在校门口的那场戏。
你会发现,她的爱意中总是流露一丝狰狞。
想象空间极大。
当然,她的人物设置也颇有象征意义——
这唯一一个家庭中的不安定因素,也是被一只高高在上的大手牢牢控制住。
△ 金老板给妻子喂药,然而影子却像吞噬她的怪物
” 服药 ” 之后,净化成一个对儿子不危险,更重要的,是对 ” 爹 ” 不危险的疯女人。
而这样的人物设置。
也让她比王警官或小七,多了一些纵深感。
03
当然,以上说的都是 ” 内因 “,是从技术层面聊这部剧之所以引发不了观众兴趣,导致热度寥寥的原因。
而 Sir 觉得最可惜的其实不是这些。
而是剧集明明有着向外探索现实的基因,却最终不了了之。
不得不再提一句《漫长的季节》。
还记得那段双时空转场吗?
王响 20 年后的饭桌上,出现了儿子王阳湿淋淋的孤魂。
似乎自此以后,这样的转场就成了年代罪案剧的标配。
《影子》中的王警官也有一段从温馨的往昔家庭暖色回忆转向冰冷现实的同景别转换。
但效果,只是形似。
因为,《季节》指向的,是一段具体的历史。
王阳所象征的。
是像王响这样被时代车轮碾过的普通东北工人。
只能通过梦中的火车、嘶哑的歌声、凌乱的舞步找回的往日希望与荣耀。
而《影子》里,两个时代除了一个看起来新一点,一个看起来旧一点,也没有被导演明确赋予含义。
因而转场将二者碰撞时,也产生不了什么效果。
只是反复在诉说,一个家庭失去孩子后的惨状,以及坏人的可恶。
△ 疯驴子,你也来团建啦?
剧集若有若无地抓住了一些焦虑情绪:
90 年代社会转型期,棉纺厂大老板、修车工人、社会盲流阶层分明。
小家庭里出现各种不稳定因素。
人们对自己所有的社会身份与财富产生了 ” 不配拥有 ” 的恐惧,唯恐有那么一个 ” 替身 ” 占据自己的阶层空间。
但它又不能确切地展示恶,只依稀透露一丝丝讽刺:
比如,在警方即将对挑起情绪的人贩子施暴的时候,墙上挂着 ” 教育 “” 感化 “” 挽救 “;
又比如,在小七深夜偷听到老金在公司里商量隐瞒杀人真相的时候,墙上挂着 ” 文明单位 ” 的表彰。
但这些时代性,与案件本身存在特别的联系吗?
好像只是为了走个过场,想体现一下,这个故事是有深度的。
同样是换错孩子。
安吉丽娜 · 朱莉的《换子疑云》,指向则明确得多。
它讲述了这样一桩发生在 1928 年美国洛杉矶的真实案件。
电影中的单身母亲工作繁忙,回家后发现儿子失踪,洛杉矶警方答应一定会尽力寻找。
一日,警长通知她,说儿子已经找到,即将坐火车回家。
所有的记者都等着拍母子重逢喜极而泣的场面。
但是母亲看到那个孩子,却傻了眼:这人虽然长得像,但根本不是她的孩子。
但在无数快门之下,她没来得及做出揭穿的反应。
带着这个孩子回到家反复确证之后,她终于开始了反抗与质询。
然而,警方选择了捂嘴。
警长想:这可是一桩精心策划的政绩,那个年代一个弱女子,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于是,他选择了将她污名化——说她是一个疯女人,一个逃避自己母职的坏女人。
还把她送入了精神病院,那里几乎全是不服 ” 管教 ” 的女人。
电影没有停下社会批判的笔触:性别、公权力的迫害,媒体的煽风点火。
也没有停下人性的灰度展示,这位母亲的确不是一个 ” 完美的受害者 “。
她会迁怒于那个假冒身份的小男孩,爱恨交织。
而结局也不是绝对光明——
孩子的失踪指向一个上流社会的变态连环杀人犯。
他在行刑前的最后一刻要求接见这位母亲,然后恶毒地留下遗言:
我永远不会告诉你儿子的下落
所有真实的社会之壁、人性的缝隙,都在影像对现实的尊重中完成。
所以,并不是家庭事件无法承载故事的重量,慢节奏也不是浅浅划过的借口,没有内核没有生命力才是大问题。
悬疑,如果只是给出了离奇的案情。
那么观众能做的,也就只有猎奇。
这种猎奇的快感,只能持续一篇《故事会》文章的时间。
再长了。
势必要让人坐不住,质问起来——
兜了那么大圈子,就这?
毕竟。
没有人想剥开迷雾,看到的就只是一团迷雾。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就是涂怡乐
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新华娱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35973.html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新华娱乐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新华娱乐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