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终于在六一当天,票房突破了千万。
这部名字不按常理出牌,剧情更是天马行空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小学三年级转校生朱同的一天,却吸引了一众成年人给它打出 8.1 的高分。
对于《朱同》的创作者们来说,这个成绩在意料之中,又来之不易。
电影的宣传语:” 装大人累了?做一天小孩!”
有人说,这就是一部拍给大人看的儿童片。于是,带着观影后的惊喜与好奇,我们和电影的监制饶晓志聊了聊。
曾执导荒诞喜剧《无名之辈》《人潮汹涌》与剧情电影《万里归途》等多部不同类型出圈电影的导演饶晓志,这次以监制的身份参与了《朱同》的创作。
一部让人 ” 笑着笑着就哭了 ” 的电影背后,监制怎样守护宝贵的 ” 超能力 “,又希望以超能力之名传达些什么?
本期《明星谈心社》,来看看饶晓志怎么说。
饶晓志与这部电影结缘,是因为导演王子川。
两人都是搞话剧出身,王子川是话剧演员,也是导演,饶晓志曾经投资过他的戏剧作品,得知他有做电影的意愿,就聊了很多。
但最初看到剧本,饶晓志第一反应是不太能做成:
” 可能帮不了他——我觉得太‘飞’了。”
他给王子川提意见,王子川说回去修改,结果交回来整个剧本都变了。
不是在原基础上做修改,是重新讲了一个故事。
那时候,剧本差不多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换一次,但讲的都是小学生朱同的事。
” 前后起码有三个版本的故事,把我们公司的策划同事都弄懵了。”
饶晓志觉得每版都有很好的可取之处,” 那个时候可能只有我能理解他(王子川)。”
小演员在路演现场,重现片中的广播体操
有了很好的剧本,但面临最现实的问题是:没有人投资。
这是摆在青年导演身上最常见的一件事情,很简单,但很多人逾越不了。
饶晓志最初感觉不一定能做成,便是出于市场方向上的考虑。
他是投资人之一,但毕竟不是大投资方。哪怕再喜欢这个剧本,他也深知作为监制在中间要做到某种平衡——创作者的想象力与投资市场回馈中间的一种平衡。
比如他要说服英皇来投资这样一部片子,对方能够欣赏这样的剧本,但也要考虑平衡可以具体到什么程度。
他要做的,就是说服投资方和他一起,为了项目,为了人才,为了青年导演的未来,去打一仗。
用他作为监制的能力和方法,一步一步让剧本变成电影。
导演王子川发文感谢饶晓志
等到筹备期间找小演员的时候,包括饶晓志在内的主创团队做过一些要求,但饶晓志对选角的实际情况并未有过担心。
” 子川本身就在戏剧行业做导演,他有很大的优势,我们也不停地会跟演员打交道。表演这件事情,我们不能说精通,但有长期在排练厅磨练出来的判断力。
所以子川去指导演员,无论是大演员小演员,我都觉得肯定没问题,他本身也是很好的演员。不管他们选了谁,我都知道最后会有好的表演。
我只会取笑子川找了一个很像他的小演员。”
饰演朱同的小演员岳昊
在片中,饶晓志自己也客串了一个角色,是个彪悍暴躁的学生家长。
提及拍摄中的巧思时,他讲了一个小故事。
” 那天拍的时候,我记得我跟黄小蕾 ( 饰 贺娜妈妈 ) 商量,想了想说我们的角色怎么出场。
我认为小蕾应该是坐高级汽车来的,我应该是骑三蹦子,手里还拿着什么皮手套,戴个线帽,有防风的一些东西。”
饶晓志 饰 张秋爸爸
不过,生动的剧情、精妙的设计,并不直接等同于优秀的票房表现,饶晓志深知这一点。
” 现在《朱同》的成绩好吗?市场成绩好吗?评分很高,大家很喜欢,但它找到了最适合或者跟它最同频的观众了吗?还不够广。我觉得这些事可以聊得更直白一些。
那我们和英皇为什么还要去做?无非也是因为欣赏剧本的内容,以及欣赏王子川这个导演,期待在未来他还能做出更好的东西,不是短线地只考虑到眼前作品。”
选择帮助新人导演的时候,尽管饶晓志会考虑投资角度的回报,但同样有着导演身份的他,还是会更侧重从创作者的角度去思考。
他看重新人创作者的创作力以及想象力,希望新人作品打动自己之余,也能打动他。
” 我觉得子川能做出很好的作品,这是出于对内容和人的信任。某种层面上,子川他跟我喜欢的方式是契合的。”
杀青合影,左二为饶晓志,右一为王子川
创作者期许作品在短线内能获得更好的成绩,这是肯定。
但如果成绩不尽如人意,作为监制,饶晓志更愿意看到的,是王子川等青年导演在未来能发展得更好。
那样,不管对青年导演群体来说,还是对包括英皇在内,扶持和投资青年电影的大牌公司来说,或是对作为监制的饶晓志来说,就是做到了该做的事情。
相信 ” 事情 ” 本身,就是意义。
哪怕最后看到电影的观众并不多,但会有那么一部分。
饶晓志把这形容为 ” 觅知音 “,他作为桥梁,只是提供了可能性。
饶晓志的成长环境,跟大部分人不太一样。谈及学生时代的生活,他的形容是,太 ” 差 ” 了。
” 我的妈妈是我的小学老师,她会在考试的时候因为我不会做题,直接把我的试卷撕掉。
我们家里的老师特别多,想象一下你的伯伯叔叔或者大姨嫂子,都是你的老师,看上去好像是很受优待,其实很恐怖,你会感到无处不在地被盯着。”
因此,对于电影中王珞丹饰演的亲切可人的宋老师,他感触颇深。
” 当我看到电影里,宋老师说朱同织毛衣织得很好,我想到我的小学好像没有得到过这样的赞誉时刻,这个情节很打动我,会觉得我要是有这样的老师就好了。”
饶晓志的童年,是在比较传统的打压式教育之下度过的。
贯穿其中的一个字,是 ” 让 “:
” 比我大的我要让他,因为我最小,要孔融让梨;比我小的,因为我大,我也要让他;女孩,我也要让她 “
这造成了他的某种程度上的不自信。
因为这种 ” 让 “,在长大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觉得去争取是件令人害臊又害怕的事。
因为童年会造就一个人的性格,会塑造成长中最原始的一些点。这种影响成为了一种焦虑。
但他更想表达的是,这种童年感受只是其中一面。
饶晓志说,父母也会给他很多另外的补充,小时候的经历是双面性的。
” 我总觉得人生就是这样子,回答不了,没有那么完美的事情。”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投射到《朱同》中,都可以有自己的一份解读。
电影里,朱同代表的是大部分的孩子。
他一天所遭遇的经历是大家童年成长经历当中的某一天,不是每一天。
可能是 6 岁的经历, 也可能是 10 岁才有的经历。又或者有些孩子晚熟,13 岁才开始调皮。
小时候一天就是很漫长的,小学六年都觉得好难熬呀,所以说是朱同的 ” 漫漫长日 “。
可是现在才知道,一年是多么的快。
有观众说看完电影觉得后劲很大,饶晓志也一样。
他认为有些时候,大家进入的是一种集体的怀旧,代入情绪,跟童年的自己相遇。
在电影院里看《朱同》,其实也是一种相遇。
饶晓志经常会说,观众和角色相互忏悔—— ” 我有没有做到小时候我期待的样子 “;
或者是说相互勉励—— ” 我没有辜负我当时的样子 “。
” 我们都会期待成为单纯的人,希望自己身上少一些世故、功利的东西。
当我们面对《朱同》,其实也只是看到了小时候自己的那份单纯,那份自己还没有那么复杂时的、和世界的相处模式。
观众会有很多感慨,治愈当然是其中的一个,但还不足以完全概括这种感受。
电影艺术作品就是在治愈,不光《朱同》是,很多其他电影也都是。
如果一部电影能专门被提炼出这两个字,说明它的治愈功效是很强烈的,属于是加量的,这是很好的事情。”
有观众把《朱同》和《宇宙探索编辑部》作比较,饶晓志用了一个他最近新知道的词作阐释——电波片。
电波片指的是能够引起特定观众群体情感共鸣或思考的电影,通常与主流商业电影有所区别。
这样类比,是因为饶晓志觉得它们除了有一些题材上的相似,更多的是找到了一种小众的,同频的电波。
这区别于内容和形式上的相似,而是一种找到了同频受众的感受和审美方式的一致。
” 它们的初心,或者创作者的某种想象力特质,对一种人文的关怀,这些是相似的。”
《朱同》的豆瓣短评
在饶晓志的设想里,朱同步入社会依然会是想象力很丰富的孩子,就像王子川一样,依然在天马行空,依然在进行想象力的创作。
看电影就是照镜子。
饶晓志说,就像穿越题材大火,大概是因为好多时候人躺在床上都会复盘一下自己:如果重新从小时候开始,我该怎么办?有没有新的选择?我们有没有新的可能性?看《朱同》的时候也可以是这样。
《朱同》让观众看到的主题,无论是教育或者是童年缺失,这些都很重要,但是也别因此过于遗憾。
” 比如说,我的一个同事抱怨和他爸爸相处得不够好,因为他爸爸常年在外工作,但提供的物质条件还不错,有时候人生在世没法两全。”
电影想要探讨的,只是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的一天。
希望所有人的童年都过得更好更快乐,相应的,成年人也应该对孩子有更多关爱,家长不要把自己的遗憾加在孩子身上。
当问到饶晓志曾经有什么 ” 超能力 “,他的回答是:
人的敏感。
敏感会幻化成想象力,会变成对一些情绪的感知,也会幻化为创作的动力或者源泉。
朱同的世界里的想象,他相信每个人都有。
这种共性不只存在于朱同这样的孩子身上,只不过有的人保留了一些,但有的人会丢失了一些。
” 人会一步步磨平自己身上这样的东西,但是为什么我们看《朱同》的时候还是会产生共鸣,因为它们还在你的心底深处。”
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新华娱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36126.html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新华娱乐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新华娱乐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