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goon
月初,丹尼斯·维伦纽瓦还在说,对于《沙丘2》仍是今年票房最高的大片,他很失望,希望夏天票房能早日好起来。
没想到过不多久,皮克斯上映八天的《头脑特工队2》,就已经迅速跃升票房年冠,并在冲击各种榜单与纪录。
根据TNABO北美票房榜吧的总结,这部电影上映十二天就登上皮克斯全球票房榜前十,目前超过近五年迪士尼动画部所有作品总票房之和,次周末北美票房在影史位列第七,创下动画电影历史新纪录,票房增长速度达到《复仇者联盟》《芭比》的级别……
《头脑特工队2》
海外备受热捧,国内则是一番惨淡光景。正式上映六天,《头脑特工队2》的票房表现被晚一天上映的《云边有个小卖部》力压,仅有九千多万(预估今晚破亿),刚刚超过《走走停停》,挤上暑假档票房榜第八。
九年前,比美国晚上映三个多月的《头脑特工队》,票房遗憾止步亿元大关前,即便是放在动画片赛道,2015年年榜上也只能排到第八。
放在当年,还有很多「借口」,比如片名让人摸不着头脑,宣发也没有跟上;其次太晚上映,盗版资源已出;而且放在国庆档末登台,市场已被拥塞烂片的《港囧》《夏洛特烦恼》《九层妖塔》三巨头挤占、消耗。
《头脑特工队》
那如今再来看,文化差异性的掣肘变得异常突出。
近的一层,版本问题。更能理解与喜爱这一系列的观众大多倾向于英语原配,不过在排片上,始终高不过更能拉动观影人次的国语配音,然而很显然,某些明星根本没有办法精准传达电影神韵,在初期吃一点票房红利,未必没有亏掉几倍口碑。
此外,更能赚钱的3D版本依旧大行其道,这是许多影迷始终迈不过的特色大坎,然而这个版本只能对应2K,2D版本才有更为高清、细腻的4K。不少影院以服务器版本装载有限为由,主推路人更为青睐的3D国配,无可厚非但更无可奈何。
《头脑特工队2》
版本之争的深层,关乎中国观众基本盘对动画电影的理解。老生常谈的话题从未退出历史舞台,我们还在消化动画与低幼的挂钩联想。
当成人动画缺乏西游记、白蛇传等家喻户晓的IP支撑,成功者本就屈指可数,不难想象《头脑特工队》积累的奥斯卡、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安妮奖等多个最佳动画长片奖,作用其实有限。
再说,情绪拟人化再有创意,还是存在文化的夹生——这里不说东西文化差别,毕竟日韩,《速度与激情7》的票房收入比不过《头脑特工队》——这电影剖白人生与阅历,但要借助少女心事,放在他方,那是令人拍案叫绝的创意,放在这里,往往容易陷入大人嫌弃小儿科、小孩觉得太沉重的局面。
《头脑特工队2》
与此同时,太尊崇绝对的正能量,很难看到所谓负面情绪的作用,以及人对自我的真正悦纳,而电影本身偏向西方的普适逻辑,多少有些惯性上的隔阂。
内地院线对这部电影也是信心有限。刨除前作票房表现的不尽如人意,如今好莱坞电影失去号召力也成了某种津津乐道的趋势,接连折戟的命运貌似还由不得《头脑特工队2》打破。
但这部电影,还是很值得一张电影票,毕竟跟同档期的产品相比,它完全是在上游位置。
它比不过的是前作,而那早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皮克斯现今二十六部电影,六则故事有续篇,第二部全部逊于前作,唯独《玩具总动员》在第三部开始超车。
《玩具总动员3》
这种普遍现象,其中一个关键点是,第一部的创意惊为天人,圆融地呈现完毕后,很难在失去这种惊喜刺激的情况下,单凭故事实现突破,除非情怀累积到一定基础,可以用成人思维去激发更深层的伤情,比如《玩具总动员3》,甚或是敢于伤筋动骨地打破框架,跳到崭新境界,比如《玩具总动员4》。
作为第二部,往往显得比上不足。很多时候,这是基于保守的市场考虑,模式经常就是顺延叙事节奏与核心价值,通过增加新角色,开辟新地图,讲解新境况,进行新冒险,最终回归本源的情感形态。
有皮克斯的底子在,电影并不会差,但观众想要得到的额外冲击,很少会有满足。
《头脑特工队2》
《头脑特工队2》也不例外。
其实脑中小人的构思并非独创,但九年前我们第一次见到情绪世界被构造得如此精巧、有趣,很难不为之惊叹。
而且那也是皮克斯自身的一次思路拓宽,此前说万物皆可皮克斯,玩具、昆虫、海洋生物、汽车集体拟人化就算足够,第十五部作品《头脑特工队》却昭告天下,即便不是活物,没有实体,也可以变成卡通,并且赋予深刻内涵,对比之后的《心灵奇旅》《疯狂元素城》,说它开天辟地也不为过。
《头脑特工队》
有这样一部惊艳、自洽而闭合的作品,《头脑特工队2》可谓站在巨人肩膀上作业,追求更高级别的华彩显然难上加难。而它确实还在沿用那些保守套路,难免让人失望,尤其是在评判顶级制作时。
套路之一关乎新角色的引入。从草创到实操,团队有过许多抉择,他们最终放弃了羞耻、怀疑、内疚、幸灾乐祸等等容易把故事变得复杂化的情绪,而选用了焦焦、尬尬、丧丧、慕慕和怀旧奶奶。
这里牵涉到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个是臃肿。
原本的五个情绪,是以乐乐和忧忧这两种最基本也最明显的情绪为主,其他三个业已表现得比较边缘,而新加入的五个,显然是以焦焦为首,让她在没有反派的两部电影里,稍微顶扣反派帽子一段时间,但是其他四个,全是做配。
《头脑特工队2》
两部电影时长相当,填充更多角色,就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臃肿。奈何千挑万选的慕慕亮点极少,占据了表现机会,在促狭空间里,丧丧开口常见的金句,尬尬重复的萌,怀旧奶奶过早散播的预言,尚且能够承担笑料,制造记忆点,连带厌厌、怒怒、怕怕这些苦心孤诣挤出的功用,得以眼花缭乱地推动剧情。
到这里就要提到第二个关键问题,皮克斯想用更简洁、更明朗的情绪来避免故事的复杂化,但是偷懒的痕迹很容易凸显。
尤其是在有限篇幅里,想要通过相对简化的任务来达到匹配的震撼,并不容易。像是焦焦,在既定轨迹上的自我觉醒总嫌过快,电影于是有种过早团圆结局的错觉。只能说,选择生活相对幸福的莱莉作为主角,隔绝更多外在刺激与内在虚耗,是让电影得以避免不断节外生枝的处理方式。
《头脑特工队2》
说到底,对《头脑特工队2》的挑剔,也就集中在这些关乎紧凑、过瘾的问题上,而这些并不会动摇它作为一部好作品的实质。
既然是仍属上乘的想象力大作,它除了巧妙借用青春期来增加新情绪,还对脑内世界进行重洗铺陈,意识流、嘲讽大峡谷、想象力公园、头脑风暴等等场景或表现,还能延续第一部的惊喜。
而当年片末留下的伏笔「青春期」,在这时候成为续集得以接续的本源。就跟《青春变形记》的少女青春期可以牵涉东亚压抑,并引申文化反思那样,《头脑特工队2》焦虑增生、濒临崩溃的少女青春期,也有跳脱性别与年龄的观照。
《青春变形记》
第一部几乎是理所当然地告诉我们,快乐才是生活的主导,直至负面情绪也体现出真正价值。乐乐主控了孩童莱莉的情绪,而她父母情绪控制室的主角,则分别是怒怒和忧忧。这里初步展现了成长意味着快乐的逐步退让,像是爸爸的乐乐,已经是在相当边缘的位置。
而焦虑的出现,宣示了更为明显的成长分界线。更多的顾虑与警醒,更模糊的未来与自我,对照父母情绪的变动,既体现成人对它的消化,也体现更为圆熟的共处。
其实,莱莉这几年的变化,虽然具有普遍性,却还是倚赖西方外露的大爱与自洽的平和。一如片末出现的英文,说着我们不易听到的那句话,「这部电影献给我们的孩子,无论你们是怎么样的,我们都爱你们。」哪怕青春期的莱莉,家庭岛已经坍缩得很小。
《头脑特工队》
实际上完全可以说,焦焦空前贴切地瞄准了东亚人过早形成的焦躁与苦闷。它在这里带来的共鸣,会因为自小师长只看成果、不计经历的苦口婆心,正能量的高密度灌输,现实倒逼的自我鞭策以及精神崩溃,而变得广大、凶猛。
焦焦成了我们与自己对话的精准缺口。我们依靠焦虑保全自身,甚或苟到现在,但又对其保持憎恨与厌倦。
加上它适逢现在出现,于是成了大众对过去几年加剧的焦虑的一个精准提炼。所以电影讲的是少女处境,其实完全是对东亚社畜,乃至全球活人精神面貌的精准提炼。也因此,后面如此轻飘飘甚至暖洋洋地解决问题,成了皮克斯「迪士尼化」的童话处理。
《头脑特工队》
这种无 副作用的鸡汤疗愈,佷多人不屑,但很多人也需要。
因为快乐退位,怀旧登场后,剩余情绪总在争抢第一,而我们连曾经最好的朋友冰棒也不再想起 ——它只会以黏土形式 停留在 乐乐的床边 。
以上就是关于【世界票房冠军,在咱这儿也不行】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新华娱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45568.html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新华娱乐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新华娱乐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