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庞学勤乃是解放之后,党一手培养出来的中国优秀电影演员之一。他的事业一直是蒸蒸日上,感情更是专一,照顾了生病的妻子45年,但是,你不知道他77岁那年选择了再婚。
我就要他那股傲劲!这正是角色所需要的
庞学勤的前半生可谓是精彩绝伦,他14岁那年,主动加入阜东县文工团,如果你单纯的认为他只是在前线东奔西走的宣传可就不对了,若是医护人员的人手不够,他也会加入其中,在枪炮声中极力挽救每一名伤员战士。1947年庞学勤光荣的成为解放军文工团战士,过了几年的部队生活,这对于他的人生来说也是一大磨炼。
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姓们不需要再提心吊胆的生活,生活方式也多了起来,为此,电影院应运而生,为了满足百姓的需要,一部分人被安排去学习如何放电影,此时,庞学勤也遇到了职业生涯的分水岭,此时的他已经是炮兵连队里的政治指导员,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可是,一则调令在他一无所知时被送到他的面前:前往北京学习电影。
干一行爱一行,庞学勤没有据理力争,扛着自己的行李直奔北影,他全身心的投入到全然陌生的领域之中,1954年,庞学勤毕业,被分配到北影演员剧团,次年,基于他的优异表现,又将他调到长影演员剧团担任专业电影演员。
当时观众们第一次在大荧幕上见到庞学勤,就是林农导演执导的《边寨烽火》,在这部影片中,他扮演的是一位边防军指导员,不过,庞学勤总归是这方面的新人,在表演时多多少少带了点话剧味,不过总体上来说瑕不掩瑜。
在拍摄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庞学勤中途接到《古刹钟声》的剧本,这部片子上映后,得到了热烈的掌声,眼看着《古刹钟声》就要拍摄完,庞学勤马上投入下一个工作了,导演王炎赶紧将人留在自己的剧组,趁着庞学勤吃饭的功夫,导演暗戳戳的将剧本《战火中的青春》塞到他的手里?庞学勤简单的翻阅了一下,导演满怀期待的眼睛望着他,询问有没有喜欢的剧中角色,庞学勤知道导演的来意,更知道自己人微言轻,还没到他能自己挑角色的地步,于是尝试着说了句:“喜欢连长”,一个不大起眼的角色,导演王炎被他这一句搪塞的话搞得怔在原地,他不喜欢雷振林吗?
庞学勤也不拿腔拿调,坦言自己喜欢,导演一听高兴的,当场询问他要不要演这个人。
“我,能行吗?”庞学勤的脸上满是兴奋,又有几分犹豫。
“能行。”两人面对面定好这个角色。
当这个消息传到领导的手里后,领导拧着眉有点不大满意,庞学勤这名演员,若是交给他一个有点清高和傲气的革命知识分子还可以,但是,演雷振林的话……一切都在不言中。
王炎导演当即反驳:“我就要他那股傲劲!这正是角色所需要的。”
能够演雷振林,对于庞学勤来说无疑是天上掉馅饼,而他所要做的就是稳稳当当的将馅饼吃到嘴里。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庞学勤费了不少的功夫,为了满足角色的性格需要,庞学勤直接将一头长发剪成光头,和化妆师商量着,在人物造型上面一定要着重突出兵的气质,再加上他之前从军的经历,更是如虎添翼。
庞学勤第一次拍摄雷振林这个角色时,导演看着显示器里面的“雷振林”,一拍大腿,激动地说了声:“成了”,这就是他心目当中的雷振林啊。
《战火中的青春》对于庞学勤来说是一部意义非凡的作品,这是他花费劳动最多,也是他在银幕上塑造得最生动、最成功的人物之一。影片上映后,庞学勤的表演得到了一阵夸赞之声。
在后续的多部作品里面,庞学勤又陆陆续续演了很多的正面角色。
一日,导演王炎找到了庞学勤,同他透露:王心刚已经尝试过演反派,不如他也尝试一下?庞学勤想了想,自己确实不能一直演同一类型的角色,或许也可以尝试着开拓一下戏路,便不假思索的答应下来。
结果,影片上映后,庞学勤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平日里给他写的信都多出了几倍,当庞学勤翻开信后,只觉得有点好笑:“过去你在银幕上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美好的印象……这次偏要演一个灵魂丑陋、肮脏的人物呢?”虽然内容有点让人发笑,但也从侧面证明了观众对他演技的认可。
庞学勤本人可是解放后党一手培养起来的中国优秀电影演员之一,虽然他的人生没有经历多少波折,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到长影时,也曾有人评价他过于理性,根本就不是当演员的材料,只适合当一些党政干部,庞学勤苦下功夫,用自己的演技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除了拍片之外,20多年的时间里,庞学勤一直担任长影演员剧团的支部委员。1973年开始,长影副厂长的重担就交到他的身上。
杨洸因拍摄患上严重眼病,庞学勤在妻子病床前照顾
庞学勤自己就是一名优秀的演员,他的夫人杨洸也是一名电影演员。
杨洸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她五岁那年,母亲不幸离世,她成为了家里的独生女,不过,她的父亲没有任何重男轻女的思想,仍旧培养女儿,15岁那年,杨洸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华北大学音乐课,主攻声乐,毕业之后,她被分配去中央音乐学院工作团担任专业演员,后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杨洸更是前往列车和站台上给前往朝鲜前线的广大志愿军战士进行流动演出。
1950年,在党组织的介绍之下,杨洸进行了电影表演艺术的专业学习,主考官经过对杨洸的考校,发现她是个可塑之才,就这样,杨洸一脚踏进了北京电影学院。
巧合的是,杨洸和庞学勤是一个班的同学,两个人在读书期间就立下了终生相守的诺言,后来,他们又一块被分配到长影,经过几年的恋爱长跑,1958年,杨洸和庞学勤结为夫妻,情场得意的同时,杨洸的事业也卓有起色,她成功塑造了王冬燕和小翠等形象,成为50年代的引人注目的大明星。
成为大明星的这条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杨洸经历过抉择,经历过生死考验,最后被观众深深记住她的名字。
1955年,杨洸考入由苏联专家举办的留苏本科班,在考试的时候,她声情并茂的当场朗诵了一首诗,得到了主考官孙维世等人的一致好评,一直到杨洸朗诵结束,孙维世一脸兴奋的小跑着来到杨洸的面前,紧紧地抱着她,这一行为足以透露一个信号,孙维世很满意杨洸。
果不其然,杨洸被选中了,只是,在苏联专家看来,一个演员到国外需要系统性的学习5年,可是,我们都知道,对于女演员来说,很多人吃的都是青春饭,若是在国外耗费五年的时间,那么回国之后又是什么样的格局?
杨洸将所有因素考虑在内,最后决定放弃这个机会。当然,做出留下来的决定时,她还去征求了父亲的意见。
当时,作为北京大学教授的父亲对女儿说道,自己当初给她取名时,就是有辽阔的意思,也就是说,哪里有工作需要,她去哪里就可以,就这样,杨洸同庞学勤来到急需演员的长春电影制片厂。
杨洸才刚到长影厂,就接到了一个通告,让她在《长空比翼》这部战斗故事影片里面担任女主角。
不仅如此,根据剧情介绍,杨洸不但需要扮演女主杨华,还得兼饰里面的另一个女护士小郭,影片开始的外景地选中了山西汾阳,重头戏则是在东北边界的丹东,杨洸不知道的是,自己将要面对的是生死考验。
在影片中,杨华和恋人分别时,突然遭到敌机轰炸,杨华当即掉进了黄河里面,然而,杨洸根本不会游泳,出于角色的需要和演员的职业素养,她毫不犹豫的跳到黄河里面,黄河里面的水又浑浊又脏,即便有人保护,她还是难以避免的喝了几口黄河水,拍完这场戏没多久,杨洸就发高烧,摄制组见此当即手忙脚乱的讲她送去当地的医院里面,但是,这所医院的医疗条件不大好,医生最开始也没当回事,直接当 感冒高烧进行治疗,结果,给杨洸打了一针后,她的情况不但没有转好,而是加剧了,反复发烧高烧不退。
摄制组见事情大条,赶紧连夜将杨洸送去太原市医院,经过医生检查发现,她的身上出现了大片的红疹子,医生们这才反应过来,这不是流行的“猩红热”吗?医院一刻都不敢耽误,直接将她送去传染病医院抢救,要知道,一旦染上“猩红热”,那么危险度会大大提升,幸而杨洸的运气足够好,得以在半个月后治愈出院。
病愈后杨洸又赶到丹东的拍摄现场,结果,这里也有一场危险等着她,若不是司机的车技足够好,她将面对的会是车毁人亡的悲剧。
拍摄结束后,八一厂的领导非常满意她的表现,便尝试着和杨洸沟通,希望她能够留在八一厂,当然,杨洸并没有答应下来,在她看来,自己才刚分配去长影厂,还没有为厂里面做贡献,若是就这么轻描淡写的离开,她实在是做不到,更何况,她的爱人庞学勤还在长影厂等着自己呢,她早已归心似箭了。
若是他们二人的影迷,想必大家还记得,他们二人曾经合作过两部影片,不管岁月如何更迭,至少声音和画面将他们最美的年纪定格了下来。
可惜,好景不长,当时杨洸手头上有两部献礼片,时间紧、任务重,几乎是同时拍摄的,为了不耽误两边的拍摄进度,杨洸只能在两地奔波,在拍戏中途,杨洸就觉得自己的眼睛有些刺痛,可是,为了赶进度,她也没有时间去医院看病,即便自己的眼睛已经火辣辣的疼,她都没有中断拍摄。
1960年,在《烽火列车》的拍摄现场,杨洸实在是受不了眼前忽明忽暗,甚至是一片漆黑的模样,这才不得不前往医院检查。
经过医生的检查,最后确诊为“尖端劳损性眼疾”和“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并发展到“玻璃障体出血”,治疗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在长年住院的日子里,她乖乖听从医生的叮嘱,一年都没有洗一次头。
在得知女儿的病情后,父亲心急如焚,四处给她求医,请求医生能够将女儿的眼睛治好,杨洸的丈夫庞学勤也是奔波在长春和北京两个地方,经过医生的细心治疗和庞学勤的照料,杨洸的眼睛也一步步的好了起来。
在杨洸患上严重眼病的情况下,她生下了长子,在杨洸和丈夫看来,儿子的降临给母亲带来了好运,于是给他取名为“庞好。”
56岁高山英子嫁给了77岁的庞学勤
妻子杨洸得到了孙维世的青睐,作为丈夫的庞学勤这边的幸运值也点满了,他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周总理。
1962年6月10日,长影人毕生难忘的一天,那天,长影的人翘首以待,周总理和邓颖超大姐即将来厂子里面视察。
不过,周总理从南湖宾馆出发之前,便让工作人员转告长影:赶快把茶撤了,有白开水就可以了……
当天,身穿银灰色斜纹布中山装的周总理和邓颖超大姐一起出现,周总理对于在场大部分的导演和演员都非常的熟悉,上前主动和大家一一握手,周总理夫妇看了四个话剧的排练,并一一提出诚恳的想法和意见,视察结束之后,周总理还主动和大家拍摄了合影,不论过去多少年,长影人都会记得周总理亲切的话语。
周总理离开长影之前,厂子里面的领导向周总理提出一项请求,希望周总理能够帮长影题写厂名,对此,周总理巧妙的拒绝了,他说,等到他们完成精简任务的时候再写,最后,这个愿望没能实现。
庞学勤始终记得周总理说的话,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他主演的影片《战火中的青春》送审之后,电影局领导看后拍案叫绝,之后更是安利给其他人,这一步步的硬生生安利给了金山,金山看过一遍后还有尤觉不够过瘾,竟然又来回看了好多遍。
庞学勤前往北京参加故事片创作会议时,金山得知了他的行程,直接请他吃饭,席间,金山深刻的谈论了自己看过影片后的切身感受,金山对庞学勤说:“我太喜欢这个戏了……”金山不但盛赞了庞学勤,还讲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庞学勤听后茅塞顿开。
庞学勤一辈子都致力于演戏创作,他也以为自己会和妻子杨洸走到生命最后一刻,哪知,老伴先自己一步离开。2004年6月15日,杨洸突发心脏病,在家中去世。
杨洸去世后,她的小儿子庞越给杨洸的闺蜜高山英子打了一通越洋电话,远在日本的高山英子这才得知这一噩耗。
1950年,高山英子出生在吉林长春,她的母亲是位日本人,父亲则是中国人,她的母亲22岁那年不顾家人的反对,来到中国的公司当会计,结果,来到中国不到一年的时间战争就结束了,中日建交之后,很多滞留在中国的日本人都选择返回祖国,只有少数人留了下来,其中一个就是高山英子的母亲,她在中国成了家,嫁给了一名中国人,后来更是生下了爱的结晶。
对于在中国留下来的日本人,日本也没有概念,于是,他们提出由国家拿钱,谁如果想要回来就报名,当时,高山英子的姐姐和父亲都有病,家中的生活难以为继,于是,高山英子的母亲选择回国拿钱。
眼看着母亲半年都没有回来了,高山英子询问父亲,妈妈是不是不回来了?父亲摇摇头,他们照旧去车站去接人,最后果真将母亲接了回来。
原来,高山英子的母亲回国后,她的兄弟姐妹们就劝说她不要回中国,那里条件艰苦,回去干嘛?倒是高山英子的姥爷主动说,她困难的时候别人救了她,现在人家有困难了,也不能将人家扔下,于是逼着高山英子的母亲回了中国。
高山英子和杨洸之所以成为朋友,原因在于高山英子年轻时的经历,她曾经做过13年的小学音乐老师,之后调入长影后,在工作中认识了杨洸,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为了闺蜜。
眼看着父亲因为母亲的去世沉溺在痛苦之中,庞学勤的儿子便主动撮合了两人。庞学勤和高山英子在庞越的撮合之下见了面,双方聊得很投机。2006年56岁高山英子嫁给了77岁的庞学勤。
以上就是关于【2006年,77岁庞学勤再婚娶56岁高山英子,儿子亲自为他们牵线搭桥】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新华娱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47723.html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新华娱乐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新华娱乐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