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娱乐圈的风向标似乎变了。
” 小鲜肉 ” 不再人见人爱,反而是众多旧面孔,摇身一变成流量密码,吸引了大众目光。
年初,先有 “80 后 ” 雷佳音,凭一己之力开辟出 ” 窝囊废 ” 赛道;
后又有 “70 后 ” 马伊琍在《我的阿勒泰》中,以生猛粗砺形象挂一起一阵洒脱风。
几乎同时,一场音乐综艺,”60 后 ” 的那英又被网友赋予 ” 守护国门 ” 的重任。
或许是伴随着经济热潮退去,开挂逆袭的故事太过虚幻。
历尽沉浮的实力派,在岁月打磨中绽放的光华才更加迷人。
今天,我们不妨再往前看一看,聊聊 “20 后 ” 的太爷辈实力顶流——表演艺术家蓝天野。
1990 年,63 岁的蓝天野在电视剧《封神榜》中扮演姜子牙,仙风道骨,一战封神,从此走进千家万户。
拍电视剧前,他已经在话剧舞台上磨砺了 46 个春秋。
年过花甲,蓝天野又拿起毛笔,寄情国画,笔耕不辍,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三次个人画展。
虽然自称业余,但业内人士认为,他的水平已经超过许多当代专业画家。
2021 年 6 月 29 日上午,” 七一勋章 ” 授勋仪式在北京举行。
94 岁的蓝天野,一身笔挺的深色西装,打着领带,神采奕奕地站在台上,获颁勋章。
认识他的观众,又不禁一愣:
这不是 ” 姜子牙 ” 吗?他竟然还是个地下工作者?
01
隐秘伟大,19 岁少校军官的双重身份
蓝天野,原名王润森,大户人家出身,童年生活可谓多姿多彩。
白天他跟着母亲在梨园看戏,夜晚就躺在祖父身边听书。
每逢庙会,他总爱跟着伙伴去凑热闹,花鸟鱼虫、杂耍把式、年画剪纸,样样让他流连忘返。
1944 年,17 岁的蓝天野凭着良好的绘画功底,跳过高三,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当年底,他就在同校好友苏民的撺掇下,第一次登上话剧舞台,表演《日出》。
那时参加话剧团的,都是北平各大学校的进步青年。
他们以戏剧为武器,用生动的表演,让普通老百姓看清旧社会腐朽的真面目,进而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蓝天野 10 岁那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
他亲身经历过家道中落、生活举步维艰,也亲眼目睹了时下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因此他很快接受了进步思想,并成为话剧团骨干。
抗战胜利前夕,蓝天野的三姐突然回到家中,六年前她曾离家出走,杳无音讯。
原来三姐很早就受到进步思潮影响,抗战爆发后,她去了抗日根据地,写剧本演话剧,从事宣传工作。
这一次她回到北平,就是受党组织派遣,希望通过宣传工作团结进步人士,发展党员。
三姐带来的《新民主主义论》等宣传册子,引领蓝天野见识了一个崭新世界。
这些进步书籍,如一颗星火,点燃了他心中早已埋下的火种,很快就呈现燎原之势。
除了继续参演话剧,他还成为姐姐的得力助手。
每天姐姐从电台里抄录解放区传递来的消息,蓝天野就把这些内容制成蜡板,再进行油印,做成宣传单。
他还经常骑着自行车,从北京城里出发穿过敌人哨卡,把情报文件和物资送到西山解放区。
谈起这段经历,有人问他害不害怕,他却笑着说:
” 当时根本没考虑过这个事儿,就是觉得自己还年轻,只能做这些为党尽一点力。”
没过多久日本投降,北平却没有如蓝天野想像得那样得以解放,而是陷入了愈发黑暗的局面。
19 岁的蓝天野穿上国民党军装,加入军中演剧二队,一边开始职业话剧生涯,一边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48 年,白色恐怖笼罩着北平城,一大批进步剧团的骨干上了当局黑名单。
蓝天野利用自己军官的身份,掩护同伴撤离。
很快敌人便注意到他的存在,好在他和剩下的同志随机应变,及时转移出北平,来到解放区。
为了不连累尚在敌占区的亲友,他接受组织建议,给自己取了一个伴随一生的化名——蓝天野。
在黑暗中隐秘前行的地下工作者,却化名 ” 天野 “。
大概是因为他时刻向往着朗朗乾坤,天地辽阔,任鸟自由飞翔的一天吧。
02
扎根舞台,70 年心血锻造中国话剧 ” 活化石 “
不到一年,蓝天野的愿望便得以实现。
1949 年 10 月 1 日,他和 30 万广场群众,共同见证了历史。
一切都是生机勃勃,蓝天野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全身心投入到他热爱的话剧舞台上。
25 岁的他踌躇满志,既有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又有脚踏实地的干劲儿。
蓝天野所在的北京人艺,表演上一向注重生活积累。
剧院成立后的前半年,没有排演任何剧目,从院长到基层演员,都要走下舞台去体验生活。
蓝天野被分配到了北京郊区的琉璃河水泥厂。
水泥厂的烧成车间,高炉每工作一段时间就会产生 ” 结圈 “,影响正常运转。
为了不耽误生产,工人们要冒着高温及时清理 ” 结圈 “。
蓝天野坚持跟工人们同工同劳。
他穿上石棉服,身披被冷水浸透的厚棉被,冒着高温进入高炉内,用钢钎击打水泥凝固成的 ” 结圈 “。
不到一分钟,蓝天野从高炉里出来,身上的棉被已经干透了。
这种沉浸式的生活体验,奠定了蓝天野一生的表演风格:接地气,不造作,人物特征鲜明,形象生动。
他常对后辈演员说:” 搞艺术,不要将就,要讲究,表演最忌讳虚假造作。”
蓝天野最经典的舞台形象,是话剧《茶馆》里的秦二爷。
正式排练前,他几乎跑遍了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茶馆,亲身感受里面茶客、说书先生和店小二的一言一行。
针对秦二爷这个角色,他收集了近一千张企业家画像,力图在外形举止上先靠近人物。
蓝天野还主动结交了当时的民族企业家,到他们家里参观做客,揣摩他们生活中的一举一动。
他甚至找到了京城内最后一位 ” 老太监 “,从对手人物的角度,丰富 ” 秦二爷 ” 这个角色的呈现方式。
北京人艺版《茶馆》首演,秦二爷一亮相,洒脱不羁、从容不迫的气势就震惊全场。
因为角色过于经典,这一版话剧《茶馆》,一直陪观众走了 34 年。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蓝天野细腻的舞台表演来源于丰富的生活体验。
而他在创作中,不断涌现出的新想法和新探索,又远远高于平淡的生活。
儿时看过的戏,少年时画过的画,都给他带来无尽的灵感和想象力。
蓝天野转型导演后,执导了一部历史题材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
他在这部话剧里,融入了中国画虚实相间的写意手法,创造出全新的舞台表现方式。
美女西施的表现,就独树一帜。
蓝天野认为,一味表现西施的美丽,太过单薄,于是他把重点放在这个渔家女的淳朴灵动上。
西施出场时,站在船头撑着竹篙,由舞台最深处缓缓而来。
她曼妙的背影与清幽淡雅的布景融为一体,略带神秘,也让观众对这个人物充满无限遐想。
到了越王勾践在江边誓师伐吴的一场戏,气氛骤变。
一般来说,这样慷慨激昂的大场景,必须有背景音乐来烘托。
蓝天野却觉得音乐过于普通,他用生活中的一种击打音效,模仿出海浪惊涛拍岸的声音。
站在舞台上的演员,总共不过二十来人,在音效的配合下,却产生了千军万马般的气势。
蓝天野曾说:” 宁可在探索中失败,也不愿输在平庸上。”
一路体验,一路创造,话剧舞台上的每一步,他都走得踏实而坚定。
03
步履不停,喜欢破纪录的 “90 后 “
60 岁那年,蓝天野暂别北京人艺舞台,却意外开启了一片演艺新天地。
机缘巧合下,有人邀请他在电视剧《封神榜》中出演姜子牙一角。
这部内地与香港合拍的电视剧,明显带着港式浓厚的商业气息,起初蓝天野并不想演。
但剧组也是诚意满满,跟他说导演和编剧正在磨剧本,有任何建议都可以协商。
从小熟读《封神演义》的蓝天野,终究没禁住诱惑,进驻了剧组。
在与导演和编剧充分沟通后,他重新设计了姜子牙的出场。
姜子牙初见周文王,原来的剧本里要姜子牙匍匐跪地。
蓝天野却改成了站立作揖行礼,并且告诉文王 ” 自己已等候多时 “。
举手投足间,姜子牙 ” 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 的鲜明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拍摄筹备期间,蓝天野还阅读了大量道教典籍,并且专门到北京白云观体验生活。
他扮演的姜子牙,既有飘逸超然的神仙风骨,又带着和蔼慈悲的凡人气息,成为几代观众心中挥之不去的经典。
2011 年,阔别北京人艺多年的蓝天野,应当时院长邀请,回到话剧舞台,重排经典剧目《家》。
这一年 84 岁的他,挑战了演艺生涯中第一个反派角色 ” 冯乐山 “。
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追求创新和突破,一直是蓝天野的人生注脚。
他扮演的冯乐山,外形上长髯飘胸,身着呢料长袍,头戴黑丝绒帽,衣着考究,俨然一位德高望重的乡绅。
可内里,冯乐山却阴狠猥琐,以蹂躏女性为乐。
观众看惯了蓝天野的慈爱风雅,见到他这一次的表演,竟一时惶惑,甚至感到恐惧。
蓝天野用内外极大的反差,演出了冯乐山的层次感。
演出前,他还颇有些担心,毕竟自己年纪大了,离开话剧舞台也有 24 年。
但演出后,蓝天野却像一个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母亲的怀抱。
一切还是那么熟悉,他无比热切地渴望把 24 年的人生经历,揉进舞台,告诉台下的观众。
耄耋之年,蓝天野重新焕发出创作的激情,一再刷新自己的年龄记录。
85 岁,北京人艺成立 60 周年,蓝天野参与排演了献礼大剧《甲子园》。
作为艺术总监,从剧本修改到舞美设计,他几乎全程参与。
作为主演,蓝天野一人的台词量占了全剧六分之一,每场演出时长达 2 个小时,他连续演了 13 场。
90 岁,他导演话剧《大讼师》,这是一部根据京剧《四进士》改编的话剧。
有记者在采访时提问:” 蓝老师,您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是什么时候?”
蓝天野回忆了一下,慢条斯理地回答:” 嗯,大概是 70 多年前 “
此话一出,记者颇有些无奈道:” 太久远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聊了。”
现场短暂沉静后,爆发出一片笑声。
94 岁,蓝天野重排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说起自己在这个年纪还能当导演,他颇为自豪。
蓝天野常戏称自己是 “90 后 “,他说:” 什么叫老了,就是你不再有新的想法了,而不是你有白头发了。”
04
2022 年初,蓝天野在采访中透露自己确诊了胰腺癌,但他最终选择拒绝治疗。
6 个月后,老人在睡梦中与世长辞,安详地走完一生。
他曾说:” 无论做什么事,特别是搞创作,都要对生命有热情,对生活有感情。”
人生际遇总是难以预测。
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年少的爱好里,找到一生的依存。
也鲜少有人,经历岁月沉浮后仍不变初心。
但是希望每个人,不管几岁,都能对生活热情不减,热爱不止。a
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新华娱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49555.html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新华娱乐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新华娱乐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