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号: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7月17日是杨绛女士诞辰113年纪念日,从她的多部散文集、回忆录里,整理了关于她的113个片段,有人生起伏,也有家常小事。让我们像拼图一样,更了解这位”最才的女”。
1.
杨绛本名杨季康,小名阿季,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北京。
杨绛1岁时
2.
杨家世居无锡,父亲杨荫杭,字补塘,是维新派,早年留学日本,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获法学硕士,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
3.
杨绛兄弟姐妹8个,她排行老四。父亲尤其宠爱这个女儿,她个头矮,爱猫的父亲就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
1927年,杨荫杭一家,后排左二是杨绛
4.
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因早年反抗不幸婚姻,终生不再嫁。
5.
杨荫榆是一名极具争议的女性,很多人因鲁迅先生那篇《纪念刘和珍君》知道她。因教育理念不同,她治校独裁,被免职。但抗日战争中,54岁的她在苏州勇敢保护同胞,遭日寇杀害。
6.
杨绛在《回忆我的姑母》中写道:”我不大愿意回忆她,因为她很不喜欢我,我也很不喜欢她。”但对于姑母的一生,客观而充满体恤,这篇文章很值得一读。
7.
杨绛母亲叫唐须嫈,父母感情特别好。
杨绛母女
8.
杨绛评价母亲:”我妈妈忠厚老实,绝不敏捷。如果受了欺侮,她往往并不感觉,事后才明白,‘哦,她(或他)在笑我’。但是她从不计较,不久都忘了。她心胸宽大,不念旧恶,所以能和任何人都和好相处,一辈子没一个冤家。”
9.
可是母亲一点也不笨,反而很聪慧。她爱读各种新旧小说,还擅长女红。杨绛出生那年,父亲为母亲买了一台时髦的缝衣机,她买了衣料自己裁自己缝,一会就做出一套衣裤。
10.
杨绛回忆母亲的文字很少,因为她总是非常忙,随着父亲的职务变迁,辗转上海、苏州、杭州、北京,管理一个大家族,她负责的家用”一辈子没错过一天”。
11.
杨绛也有失落,”我总觉得,妈妈只疼大弟弟,不喜欢我,我脾气不好。”
12.
女佣们说”四小姐最难伺候”,但杨绛觉得,”其实她们也有几分欺我。我的要求不高,我爱整齐,喜欢裤脚扎得整整齐齐,她们就是不依我”。
13.
杨绛伶俐乖巧,父亲饭后吃橘子,她主动剥皮,父亲吃风干栗子、山核桃,她主动剥壳,无论什么零食,一经她手,肯定收拾得干干净净。
14.
父亲午饭后要休息,一帮小孩自动散去,父亲只要杨绛陪着,她就拿本书静静地看,做什么事都像小猫一样,寂然无声。父亲一觉醒来,看到她像小天使一样在身边,温暖极了。
杨荫杭
15.
杨绛爱美。在北京,第一次看见穿高底鞋的满族妇女,走起路来前倾后仰,婀娜多姿,父亲问”你长大了要不要穿这种高底鞋?”4岁的她答:”要!”
16.
杨绛6岁,在女师大附小读书,中午吃饭,适逢一批客人进来参观,主陪的学监就是三姑母杨荫榆。杨绛掉了不少饭粒,三姑母上前耳语了一句,她赶紧把饭粒捡起放进嘴里,旁边的小朋友见状,一个个都把饭粒捡起来吃了。
17.
三姑母对父亲讲起这个情景,说一群小孩背后看去都和杨绛很像,一个白脖子,两撅小短辫。她讲的时候笑出了细酒窝儿,杨绛说”那时候的三姑母还一点儿不怪癖”。
18.
那时候的杨绛活泼可爱,女高师的学生经常带她到大学部玩耍,把她放在秋千上,荡得很高。少女们演出彩排时,让她扮演戏里的小花神,给她满身贴满花朵。
19.
童年的快乐结束得很突然。1919年父亲被迫离京回无锡,读三年级的杨绛还在小院子里玩耍,去火车站的路上,她遇见一个不怎么熟的同学,很想叫这位同学捎句话给班上,说自己”回南了”,最终也未能开口。
20.
月台上”一大片人”为父亲送行,谁也没有那么多人来送,她觉得自己的父亲与众不同,很自豪。
21.
一家人在无锡沙巷租房住,杨绛就读的是一座”大王庙”改成的小学,教职员只有校长和一位姓孙的光头老师。”孙光头”喜欢打学生的脑袋,但没有打过杨绛姐弟,因为她们是”做官人家”的子女,而且很乖。论语中的”子曰”,”孙光头”对学生翻译为”儿子说”。
22.
课间游戏,杨绛要奔跑,被阻止,女伴们说,这些是小男孩做的事。大庙东院是”女生间”,又狭又小,女生在里面踢毽子,杨绛觉得闷,不喜欢。直到晚年杨绛还提起:我在大王庙上学不过半学期,可是留下的印象却分外生动。
23.
八岁半的时候,父亲生病,杨绛也不想再读大王庙小学,就跟着大姐去上海上学,临走时眼泪簌簌的掉。上海的启明女校管理严格,但她见到了广阔的天地。她曾和一个广东女孩玩耍,两人把甲虫的翅膀、脚都挦掉,摘去脑袋,露出虾米般的肉,还带些油,像咸鸭蛋黄里的油,两人分吃了这只甲虫,感觉”味道比虾米鲜嫩”。
启明女校
24.
杨荫杭患了伤寒病,一天夜里,家里好像将出大事,各屋都亮着灯,许多亲友来来往往,摇头叹喟:”唉,要紧人(方言”养家人”的意思)呀!”因为杨绛整个家族,包括婶婶、堂妹等等,人口众多,都依赖杨荫杭过活。
25.
请了很多医生治疗都不见好,唐须嫈只得请杨荫杭的老友,中医华实甫先生,死马当活马医,开了药方。杨荫杭不肯喝中药,唐须嫈就将中药磨成粉装入空胶囊,让他服用,缺了一味珍珠粉,唐须嫈就拿出陪嫁的珍珠项链,将珍珠磨成粉。没想到奇迹发生了,杨荫杭死里逃生。
26.
但在杨绛看来,”无论中医、西医,都归功于我母亲的护理。那年的除夕,我父亲病骨支离,勉强能下床行走几步。他一手扶杖,一手按着我的头,慢慢儿走到家人团坐的饭桌边。椅里垫上一条厚被,父亲象征性地和我们同吃了年夜饭”。
27.
杨绛从那时起有了人世沧桑的感喟,假如没有了父亲,自己大概只好去做女工,无锡多的是工厂。
28.
杨荫杭病愈后,另换房子租住。杨绛陪父母去看房子,居然就是钱钟书家租居的留芳声巷朱氏宅的旧屋,不过当时两人没有见面。缘分真的很奇妙。
29.
1928年,杨绛17岁,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可惜清华那年不在上海招生,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
30.
老师给杨绛的批语是”仙童好静”。她中英文俱佳,在东吴大学成了有名的才女。
东吴大学女子篮球队,杨绛为前排左一
31.
杨绛念念不忘清华。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21岁的她与朋友4人一起北上,大家都考上了燕京大学,杨绛却变卦,坚持去清华当借读生。母亲后来打趣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杨绛在清华读书期间
32.
当年春天,杨绛去看望老朋友孙令衔,恰巧孙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
33.
两人在古月堂初见,杨绛第一印象里的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
34.
一见钟情这件事,原来真的有。两人第一面都没说话,杨绛却直觉”偶然相逢,却好像姻缘前定”。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35.
不久,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见面。他第一句话就澄清:”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因为当时学生们中间传说钱钟书已经订婚,又说费孝通是杨绛男友。
36.
两人开始写信,”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了。”
37.
杨绛喜欢踏青游玩,而钱钟书是宅男,以不爱运动著称,在清华被允许免上体育课。钱钟书只去过香山和颐和园,与杨绛恋爱后,才”破例做春游”。
38.
1935年7月,钱钟书和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婚礼——当时杨荫杭已经带着全家迁居苏州。婚礼是穿西装婚纱、伴乐队演奏的西式风格。
39.
钱钟书《围城》里写曹元朗大热天结婚,”穿黑呢礼服,满头是汗, 白硬领圈给汗浸得又黄又软”,写的就是他自己。杨绛回忆:”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我们的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电视剧《围城》,曹元朗苏文纨大婚
40.
礼毕客散之后,二人迅速换装,带上行李,由钱家人接到无锡七尺场钱家,又办了一场中式结婚仪式。
41.
钱家规定,新媳妇进门,必须身穿红裙,在祖先群像前和长辈前跪拜磕头。在接受新式教育的人看来,这很不尊重人。杨绛并不争辩,磕头跪拜,一切如仪。
42.
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是知名古文学家、教育家,严肃古板。杨绛曾在信中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钱基博看到之后大赞:”此诚聪明人语!”
钱钟书与父亲钱基博
43.
堂弟钱钟鲁说,钱家规矩多,”一套封建老规矩压在小辈头上”。像堂兄堂嫂这样自由恋爱,”给我们以后小兄弟自由恋爱开了一个好头”。
44.
钱钟鲁赞美杨绛,”像一个帐篷,把身边的人都罩在里面,外面的风雨由她来抵挡。”
45.
1935年,钱钟书以87.95分高分,获得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也中断了清华学业,与丈夫一起远赴英法,她很想得开,”既然无缘公费出国,我就和钟书一同出国,借他的光,可省些生活费。”
1935年,钱钟书杨绛赴英留学的船上
46.
初到牛津,钱钟书一个人出门,下公交车时,没站稳车就开了,他脸朝下摔一大跤,”吻了牛津的地”,大半个门牙磕掉。
47.
钱钟书学问过人,生活技能却基本为零,开口永远是”我做错事了”,杨绛总是安慰他”不要紧,我可以”。
48.
两人租住在一户人家,房东发现这对年轻人性格敦厚,故意把饭菜做得量少又难吃,杨绛没有与房东发生争吵,尽量自己少吃,把大部分饭菜留给钱钟书,租期一到就快速搬走了。
49.
为了让钱钟书吃得好一点,杨绛学着做饭。第一次做红烧肉,用剪刀把肉剪成小块,放进锅里开大火使劲煮,怎么也煮不烂,又咸又苦。
50.
她于是改用文火炖肉,还买了一瓶雪利酒当料酒,居然味道不错。她的厨艺史就是”不断发明,不断实验,由原始人的烹调渐渐开化,走入文明阶段”。
在牛津期间
51.
杨绛怀孕待产,钱钟书每次都苦着脸去看她,不是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上了墨汁,就是打坏了台灯。杨绛安慰:不要紧,我会洗,我会修。
52.
钱钟书额骨生了疔,心情烦躁,杨绛还是说”不要紧,我给你治”,她学着热敷,居然治好了。杨绛的”不要紧”三个字伴随了钱钟书一生。
53.
钱钟书母亲感慨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54.
杨荫杭则对亲家表示不满:”钱家倒很奢侈,我花这么多心血培养的女儿就给你们钱家当不要工钱的老妈子!”原来所有老父亲都是一样。
55.
1937年,女儿钱瑗出生。钱钟书致”欢迎辞”:”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
杨绛抱着钱瑗,留法途中
56.
钱钟书对杨绛说,不再要孩子了。”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
57.
杨绛出院时,不会做饭的钱钟书炖了鸡汤,剥了青嫩蚕豆在汤里煮,盛在碗里小心翼翼端给她吃。杨绛调侃:钱家人若是知道他们的”大阿官”能这般伺候产妇,不知该多么惊奇。
58.
1937年上海沦陷,第二年,两人抱着一岁的钱瑗,乘海轮回国。
59.
海上颠簸,大风浪中,杨绛突然悟出不晕船的办法: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让自己随着船倾斜。钱钟书照着做,果然不晕了。
60.
回国后,钱钟书在清华谋得教职,去昆明西南联大上课,杨绛则带着钱瑗回上海。
61.
当时钱家和杨家都逃难避居在上海,住处都十分狭小。杨绛母女俩有时挤在杨家,有时挤在钱家。
62.
杨绛应母校振华女中校长王季玉邀请,担任了振华女中上海分校校长兼英文教师,她自谦说是”狗耕田”。
杨绛母校振华女中校门 图源: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订阅号
63.
钱钟书不在身边的日子里,为补贴家用,杨绛又去离家很远的小学代课、为富家小姐当家庭教师、业余写剧本,经常累得在电车上打瞌睡。
64.
在上海期间,有人送了一担西瓜,钱瑗兴奋得不得了。杨绛回忆,从前家里买西瓜都是两担三担的买,这样的日子,女儿没见过。
65.
夫妻俩只能靠书信往来,倾诉思念,杨绛坚信一切都会变好的。后来钱钟书遵从父亲大人要求,到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教书。
66.
1941年钱钟书辞去湖南的工作,返回上海,跟妻女团聚,他自称像”痴汉等婆娘”一样期待重返西南联大。原来学问高如钱、杨,年轻时也一样找工作难,遭遇各种迷茫。
67.
1942年春,钱钟书终于被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聘为教授,生活的拮据稍有缓解。他发愿:”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我们仨”
68.
钱钟书在妻女面前十分幼稚。每天临睡,他在女儿被窝里”埋地雷”,把大大小小的毛笔、砚台、玩具、镜子、刷子都塞进去,恨不得把扫帚、畚箕也塞进去。女儿惊叫,他就得意大笑。天天玩也没多大意思,可他百玩不厌。
钱瑗小时候超可爱
69.
1945年,钱钟书开始写《围城》,杨绛心甘情愿做”灶下婢”,照顾辅佐丈夫。
70.
巨大的才华不会被埋没,她有空时尝试写戏剧,并一举出名,《称心如意》《弄真成假》大获成功。
71.
曾经一度,钱钟书最简洁的介绍是”杨绛的丈夫”。
72.
杨绛的父亲和姐妹一同去看喜剧《弄真成假》,全场哄笑,他问杨绛:”全是你编的?”她点头。父亲夸奖:”憨哉!”
73.
著名剧作家夏衍看过杨绛的剧作,大为赞赏:”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
74.
有一次杨绛买回一桶煤油,女佣把煤油炉填得太满溢出,遇火瞬间蔓延,眼看大火就要烧到天花板。所有人都吓呆了,只有杨绛反应迅速,把旁边晾着的一个尿罐扣在火上,再用炉灰扑灭,一场灾难被她化解。
75.
1945年的一天,日本人突然上门搜查,杨绛没有惊慌,还假装倒茶,迅速上楼将钱钟书的《谈艺录》手稿藏好。
76.
钱钟书出版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时,在样书上为妻子写下:”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77.
1947年《围城》出版,学术界轰动,钱钟书在序言里夸赞太太:”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
78.
人送钱钟书外号”誉妻癖”,他的确是炫妻狂魔。
79.
多年以后《围城》拍成电视剧,片头那段著名旁白就出自杨绛之手:”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80.
人们大多认为《围城》中孙柔嘉的原型是杨绛,但她认为唐晓芙才是自己。
电视剧《围城》,方鸿渐没有得到的白月光唐晓芙
81.
钱钟书和杨绛唯一一次吵架,居然是早年在出国的邮轮上,为了一个法语读音。杨绛说钱钟书发”bon”音的时候,带有乡音,钱钟书不服,两人互怼,说了很多伤感情的话。最后请同船一位法国夫人评理,夫人说杨绛是对的。虽然赢了,但杨绛觉得很没意思,此后两人不再吵架。
82.
钱瑗评价父母的作品风格:”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
1950年,清华大学
83.
解放后,杨绛到清华任教。她带着钱钟书,主动拜访沈从文张兆和,愿意修好两家的关系,因为钱钟书曾写文章讥讽沈从文,说他收集假古董。
84.
在清华期间,杨绛和林徽因两家是邻居。
85.
钱钟书养猫、宠猫。邻居林徽因也养猫、宠猫。两家的猫经常打架,钱家的猫小,常被欺负。钱钟书就拿一根长竹竿,倚在门口,帮自己的猫报仇。杨绛担心丈夫得罪人,引用他自己的话劝他:”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这是小说《猫》的第一句。但钱钟书还是打。
86.
杨绛曾在菜园养了一条小狗,名叫”小趋”。附近有两头恶犬,一头叫老虎,一头叫灰狗。小趋害怕它们,总是躲在她身后,就像女孩子害怕流氓。杨绛保护小狗,写道:”幸亏我认识那两只狗——我是蓄意结识了它们。”
87.
助手薛鸿时回忆,钱钟书在家里读到有趣的书,或者想到什么事情,总是喊”季康,季康!”急于跟妻子分享。
88.
杨绛有篇散文叫《隐身衣》,说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
一生如此
89.
她在《隐身衣》中写:”假若是个萝卜,就力求做一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一棵白菜,就力求做一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只要力求做更好的自己。
90.
杨绛接到翻译《堂吉诃德》的任务,觉得从英文转译会有损原作,于是从零开始自学西班牙语,这时她已经48岁。
91.
翻译工作完成大半的时候,动荡岁月到来,《堂吉诃德》也命运坎坷,被当作”黑稿子”没收。
92.
特殊时期,杨绛曾被惩罚打扫厕所。原本拿书的手开始擦洗污秽,”我就准备了几件有用的工具不出十天,我把两个斑驳陆离的瓷坑,一个污垢重重的洗手瓷盆,和厕所的门窗板壁都擦洗得焕然一新。瓷坑和瓷盆原是上好的白瓷制成,铲除掉多年积污,虽有破缺,仍然雪白银亮。”
93.
祸兮福所倚。某次杨绛洗厕所的时候,竟发现《堂吉诃德》手稿就被丢在厕所高处一个架子上。
94.
手稿几次遗失、重译、弃用,改了又改,可谓曲折离奇。辗转近20年,直到1978年终于出版。
95.
1986年,西班牙将”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颁给杨绛。
1986年,杨绛在西班牙驻华大使馆获颁”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
96.
女儿钱瑗长大后,专心教育工作,任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编写了至今仍被英语本科生视为经典的《实用英语文体学》。
97.
钱瑗爱学生。每天上完课,要挤车、换车,到家已经很累。来不及坐定,就有人来电话问这问那,晚饭后也有学生来找。她耐心解答,从不厌烦。早年的学生都把她当朋友,因为年龄差距不大。
98.
钱瑗对妈妈说,她班上的研究生问题最多,没结婚的要结婚,结了婚的要离婚,果然”围城”。
父女俩
99.
杨绛爱开玩笑,钱钟书晚年患哮喘呼吸急促,她调侃他”呼啸山庄”。
100.
从1994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杨绛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也患癌住院。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
父女俩病中,女儿写给爸爸的信
101.
1997年,北京温泉胸科医院,钱瑗说”我太累了”,杨绛说”好好睡吧”。这是母女俩最后的对话。杨绛把钱瑗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
102.
为了不使钱钟书病情恶化,女儿去世的消息,杨绛隐瞒了4个月。
103.
钱钟书病重时只能靠鼻饲,杨绛做各种鸡鱼蔬菜泥,炖营养汤,鸡胸肉剔得一根筋没有,鱼肉一根小刺都不能有。她说”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
104.
1998年,钱钟书先生离世,”三个人就此散了”。
再看泪目
105.
助手薛鸿时回忆说:”钱先生火化那天,杨先生没流泪,最后我把钱先生推到火化炉前,杨先生就在那里看,久久不忍离去,好多人都走了,她还是舍不得离开。”
106.
只剩她一人之后,杨绛”试图做一件力所不及的事,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于是她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又陆续写完《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
107.
钱钟书去世后,费孝通上门探望杨绛,回忆前尘往事,相谈甚欢。日复一日,费老造访日益频繁,杨绛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有次费老迟缓下楼,杨绛忽然说:”我家的楼梯不好走,以后就不要知难而上了。”2005年,95岁的费孝通先生离世。
杨绛工作累了倚在椅子上小憩
108.
2001年,90岁的杨绛把自己和钱钟书毕生的稿费捐赠给清华,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子读书报国。
109.
早些年,杨绛每天坚持在楼下走七千步。后来年纪更大,每天就在客厅里慢走七千步。
110.
亲友们说,每次去看望杨绛女士,都要预先跟保姆说好,不能去太早,她要梳妆打扮。她穿的衣服全是半新不旧的,可是特别有气度。
优雅的她
111.
2016年5月25日,杨绛女士在京去世,享年105岁。”我们仨”天上团聚。
112.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网上流传的这句百岁感言,并非杨绛所说,是她早年翻译英国诗人瓦特·兰德的诗句。
此情可待成追忆
113.
补一个彩蛋:钱钟书先生家族的远祖是吴越王钱镠。钱镠是谁?你一定知道”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就是吴越王钱镠写给王妃的千古情话。千年前后,深情如此相似。
你最爱杨绛女士哪部作品或者哪句话?评论区说。
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新华娱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52753.html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新华娱乐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新华娱乐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