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丹凤,一生传奇

百年丹凤,一生传奇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歌曲出自她主演的《护士日记》,在影片播出之后,这首歌便火遍了全国,大人小孩都能哼上两句,可见其影响力与受欢迎程度。

文 | 王悦阳

她,被评为“50年代最漂亮的女演员”,是新中国首次推出的“二十二大影星”之一,曾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和李丽华、周璇、白光并称“沪港四大女星”。

她,美如冠玉,风华绝代,是许多影迷公认的梦中情人,一生从艺四十余年,塑造了五十余个艺术形象,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百年丹凤,一生传奇

上影画报上的《护士日记》。

或许你没有看过她的电影,但你一定听过那首她演唱的歌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歌曲出自她主演的《护士日记》,在影片播出之后,这首歌便火遍了全国,大人小孩都能哼上两句,可见其影响力与受欢迎程度。

她是王丹凤,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明星。出生于1924年8月的她,正值百年诞辰。

风华绝代

王丹凤原名王玉凤,于1924年出生在繁华的上海滩,她的父母都是宁波人,为了生计来到上海从事旅馆生意,家境比较优渥,只因从小喜爱艺术,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的邻居、“合众影片电影公司”的基本演员舒丽娟带着年轻的王玉凤来到片场,正逢导演朱石麟拍摄《龙潭虎穴》,王玉凤应邀试了试镜,竟然特别出彩。于是,在朱石麟的鼓励下,她决定投身影业。“玉凤的名字叫不响,又很拗口,这样吧,我建议你改个名,就叫王丹凤吧,既响亮,又有意义,丹凤朝阳嘛。”

百年丹凤,一生传奇

青年时代的王丹凤。

王玉凤飞奔回家,兴奋地将这一件事告诉了父母。和现在不同,当时的演员仍属于“下九流”,是受人歧视的行业,她的父母一开始当然是抵触的。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家虽不到一掷千金的地步,可也算是阔绰,自己的女儿何必去做那抛头露面的“戏子”呢?没想到向来温顺乖巧的王玉凤这次一反常态,始终坚持要去实现做演员的梦想,再三考虑之后,她的父母还是决定尊重她的选择。

就这样,王玉凤和电影公司签了三年的合约,取艺名为“王丹凤”,正式步入了演员行业。从此,中国影坛一颗耀眼明星冉冉升起。

王丹凤演员生涯的处女作是朱石麟导演的《灵与肉》,她没有任何经验,出演的也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但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美貌,还是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王丹凤受邀参加《新渔光曲》拍摄并担任女主演。众所周知,《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王人美珠玉在前,如何打破观众固有印象,去演绎渔家女这一角色,对王丹凤来说是一个十分大的挑战。况且王丹凤从小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下,家庭也十分美满幸福,这和剧中渔家女贫困悲惨的经历大相径庭。因此王丹凤推掉了一切应酬,整日冥思苦想该如何去塑造这一角色。功夫不负有心人,王丹凤所饰的渔家女演出了自己的风采。此片上映后王丹凤一炮而红,在影坛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从《新渔光曲》《红楼梦》到被誉为“中国版魂断蓝桥”的《青青河边草》,王丹凤的演技不断提高,知名度也渐渐上升,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玉照时不时登上杂志封面……王丹凤面对着的,是一个又一个光环。毋庸置疑,王丹凤是绝对的大美人,五官精致,神态娇媚,拥有标准的美人脸,浑身还散发着温婉知性的美,因此获得了“小周璇”的外号。作家张爱玲在写宁波这个地方时,还曾拿她做过例子:“宁波人漂亮得多,如王丹凤,我想是沿海史前人种学关系”……王丹凤的风华绝代可见一斑。

影坛佳偶

王丹凤之所以被冠以如此盛誉,不仅因为美貌与艺术,更和她的品德有很大关系。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尽管身处花花世界、纸醉金迷,王丹凤却始终洁身自好。在她的身上,没有绯闻八卦,没有名利纠葛,生性低调的她除了演戏,生活中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看电影和话剧。也正因此,以戏为媒,王丹凤结识了当时身为金城大戏院总经理的柳和清。“那时候金城大戏院常常上演话剧,编剧、导演都是田汉、费穆、洪深、黄佐临、朱端钧等第一流的大家。丹凤很喜欢看话剧,觉得对自己的表演有帮助。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我们就这样认识了。”柳和清晚年曾这样与我回忆他与王丹凤的缘分,虽然柳家是上海电影界的望族,大批优秀的电影人才都出自国泰影业公司,甚至连大名鼎鼎的周璇都是柳中亮的干女儿,可那时,王丹凤却并不是国泰的签约演员。与现在所传闻的“很多电影公司为了保证票房而拉拢明星”不同,柳和清自认识王丹凤的那一刻起,就被她的美丽、善良与正派所吸引。两人的恋爱谈了好几年,“那时候长辈们都很支持我们。甚至有位亲戚直接来找我,问我和丹凤为什么谈了7年的恋爱至今不肯结婚,严厉地责问我是不是想玩玩的。哈哈。”其实,两人的感情生活一直很幸福,不同于一般的公子哥儿,柳和清是个细心、体贴的绅士,对于自己和王丹凤的感情,始终出于保护的目的,因而格外低调、谨慎,正所谓“闺中甜蜜事,少与外人知”。加之两人平时工作都十分繁忙,因而恋爱谈了很久,却迟迟没有结婚。

百年丹凤,一生传奇

王丹凤和柳和清。

1949年,新成立不久的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向王丹凤发来诚挚的邀请,王丹凤先后在香港拍摄了6部影片。值得一提的是,在《锦绣天堂》一片中,王丹凤有幸与自己当年最崇拜的影后胡蝶亲密合作,从中受益良多。

1950年,王丹凤与陶金、刘琼、韩非等人,作为香港电影剧团的成员,前往广州进行慰问解放军演出。在广州这座被誉为“祖国南大门”的城市里,王丹凤看到了1949年后人们无比喜庆的崭新精神风貌,也看到了一个百废待兴、欣欣向荣的新时代的来临。解放军艰苦朴素的作风,更是给年仅25岁的王丹凤极大的震动。紧接着,王丹凤又留在广州参加了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会议,在学习过程中,王丹凤看到了新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光辉前景。“归去来兮”,此时此刻的王丹凤,究竟还在等什么呢?谜底揭晓于同年11月,随着柳和清的到来,王丹凤终于幸福地牵着未婚夫的手,愉快而兴奋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上海,投入了新中国的怀抱。难怪有人说,这是“爱国和爱情双双召唤的结果”。

回沪后,王丹凤与柳和清开始忙碌地筹备两人的婚礼。1951年元旦这一天,王丹凤与柳和清在相爱长达7年之久后,喜结秦晋之好。1月15日出版的《青青电影》杂志,特意用了整整两个版面的图文,完整报道了王丹凤和柳和清在上海逸园大酒店举行结婚典礼的详细经过。婚礼隆重而热烈,上海电影界的著名导演、演员和工商界的老板及朋友都亲临祝贺。

银幕经典

虽说婚后的生活是美满幸福的,从1951年到1956年,四个如花似玉的小千金相继呱呱坠地,让王丹凤享受了为人母的幸福与快乐。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心爱的电影事业。受到进步同行的影响,1952年12月,王丹凤欣然加入到了新组建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在此之前,私营电影厂先公私合营后又并入国营,丈夫柳和清已经担任上影厂宣传科长,专职摄影,还参与创办了闻名遐迩的《上影画报》。而王丹凤自加入上影厂之后,依旧为广大影迷奉献自己的作品,她被评为深受观众喜爱的“二十二大明星”之一,各大城市的电影院中贴满了她的海报,她与王晓棠并称“二王”,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银幕都被这两位女神所霸占。香港歌星罗文曾在接受采访中回忆:“从前在广州上学的时候,班里边分为两派,一派迷王丹凤,一派迷王晓棠,我就是王丹凤迷,凡是她的电影上映一部我看一部……”

百年丹凤,一生传奇

王丹凤出演《女理发师》。

1962年,王丹凤被推选为政府代表团成员,跟随周总理出国访问缅甸。出发之前办了一场集体宴会,可王丹凤几名上海代表由于路途遥远错过了这次宴会。为此,周总理专门热情地邀请他们到自己家中聚餐,还邀请大家到自己西花厅的院中打乒乓球。看到王丹凤有些手足无措,周总理便微笑着邀请她来和自己打乒乓球。王丹凤连连摆手,紧张地说道:“总理,我不会打乒乓球。”周总理听罢笑眯眯地对她说:“你们文艺演员,也别忘了搞运动啊,等我下次再见到你,还是要和你打球的。”

几年后,王丹凤与周总理在上海再次相遇,总理看到她第一句话就是:“你学会打乒乓球了吗?”这让王丹凤受宠若惊,她没想到总理居然还能记得和她说过的话,不由得感慨万分,总理每天要处理国家大事,日理万机,却仍然能记得这些琐事,自己身为一个演员,就更应该尽自己的全力投入到表演当中去了。

随后,王丹凤又相继出演了《桃花扇》《家》《女理发师》《护士日记》等诸多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奉献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电影形象。

1978年,重逢艳阳天,王丹凤首先在参演的《失去记忆的人》中亮相。随后,王丹凤又与韩非、孙景璐等老演员一起主演了喜剧片《儿子、孙子和种子》,并于1980年与项堃一起主演了《玉色蝴蝶》。从那以后,王丹凤就再也没有接拍电影,《玉色蝴蝶》也就成了王丹凤告别影坛的封箱之作,那一年,王丹凤56岁,她把自己最美的艺术形象全部留给了银幕与观众,在晚年到来之前,告别了毕生心爱的电影艺术。

相濡以沫

虽然淡出影坛,但王丹凤并没有休闲在家,更没有停滞不前。作为民主党派人士,她深入基层,参政议政。改革开放以来,王丹凤从一个著名影星,成长为在上海政协和全国政协会议上频频亮相的社会活动家,一个促进友好往来的文化使者。

百年丹凤,一生传奇

参加里根就职典礼。

1985年1月20日,对于王丹凤和柳和清来说,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们俩应邀来到华盛顿,参加美国总统里根的就职典礼。作为中国电影界人士,恐怕没有第二个像王丹凤夫妇那样受此礼遇。那一年,王丹凤夫妇还到加拿大温哥华探望了时年78岁的影后胡蝶。“你知道么,你是大陆第一个来看我的朋友。”胡蝶一见面就拉住王丹凤的手,坐定之后,胡蝶将第一杯茶递给了柳和清:“这是上海人的规矩,第一杯茶要先给姑爷。”一番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在温哥华,王丹凤与胡蝶连续聚会了三次,临别时,胡蝶将一对烧制着彩蝶图案的小瓷盆送给王丹凤,说:“我一共只有两对,一对送你,一对自己留着。”王丹凤激动不已:“我是看你的戏长大的,一直很喜欢,直到1948年到香港和你拍《锦绣天堂》才算第一次见面,那时真是太高兴了。没想到一晃我们分别已有30多年了……”

1989年,柳和清从上海电影制片厂退休,他只身赴香港,涉足香港餐饮业闯天下,独树一帜,崇尚素食,创办“功德林上海素食馆”,数年之后,居然奇迹般地大获成功。从一间小店发展到拥有香港铜锣湾和九龙尖沙咀繁华地段两间相当规模的餐厅,在其中,王丹凤对丈夫柳和清的帮助与支持,功不可没。过去拍电影,如今开餐馆,虽然风马牛不相及,却同样需要专业精神。王丹凤与柳和清在迎合港人口味的同时,亦注意食品健康,不但聘得好厨师,自己还经常设计新的菜式,创出几百种素食佳肴,轰动东南亚饮食界。正如香港媒体评价的那样——别人开餐馆只管做生意,柳和清先生出身电影世家,又有夫人王丹凤作后盾,“功德林”就开得颇有文化修养,就连开列的菜谱都充满传统文化的气息。从内地前来定居的故交林风眠、黄永玉,到华君武、程十发等众多访港老友,还有金庸、蔡澜等香港名人……“功德林”成了旧友新知聚会的好地方。而台湾星云大师的一幅“柳和清家王丹凤,功德林中菜根香”对联,更把主人和店名及菜色轻松地加在一起,见证了这一高级沪式斋菜在香港的发扬光大。

百年丹凤,一生传奇

岁月从不败美人。即使满头白发,像王丹凤(右)、秦怡这样的老一辈艺术家优雅如昔。

尽管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越到晚年,思乡之情越甚,最终,游子归家,落叶归根,年过八十的王丹凤与柳和清将“功德林”转手让给他人回到了上海,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在故乡颐养天年。耄耋之年的王丹凤深居简出,除了见几个老朋友外,基本闭门不出。她爱看电视,也爱读书。一切顺其自然,是她处事的原则与长寿的法门。虽然年已耄耋,可王丹凤依旧保持着雪白的皮肤,清秀的面庞。性格开朗的她自称“遇事想得开”,而平时生活也很有规律,每天坚持晨运,并保持素食的习惯,“每天必吃一碗青菜对身体有好处”。尽管早已是影坛跨世纪的传奇人物,但王丹凤始终坚持“不参加活动,不写回忆录,不合影”的原则,只肯把自己当年最美的一面展现于世人面前。然而在 2017 年 5 月,久未露面的王丹凤意外地现身于上海国际电影节。时年93岁的她坐在轮椅上,由其女儿与孙女推至舞台。岁月从不败美人,虽已满头白发,然气质尚存,优雅如昔,一颦一笑间仍可隐约窥见其年轻时的风采。于典礼中,她获颁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现场掌声经久不息。这位德艺双馨、知性优雅的影坛巨星,耄耋之年获得此奖是实至名归的。可惜的是,一年前,时年90岁的丈夫柳和清带着对妻子的爱与不舍,先她而去,再也无法见到妻子晚年的辉煌时刻,两人自结婚以来,一生感情顺利、家庭幸福,度过了整整65年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浓情岁月,堪称影坛佳话。

2018 年,时年 93 岁的王丹凤与世长辞。生命或许有终结,但爱与情感永存于电影胶片之中,永存于后人的怀念与敬仰之中。

百年丹凤,一生传奇

百年丹凤,一生传奇

还没从体内150ml精液的震惊中恢复,印度再曝两名4岁女童被性侵!强奸案在印度无解了吗?

好戏 | 张译是怎么成为公检法专业户的?

俄乌领导人都在“内卷”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百年丹凤,一生传奇

以上就是关于【百年丹凤,一生传奇】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新华娱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67605.html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新华娱乐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新华娱乐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Like (0)
新华娱乐的头像新华娱乐
Previous 2024年8月23日 上午10:31
Next 2024年8月23日 上午10:3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