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届巴黎奥运会上,陈若琳作为全红婵的金牌教练,再次走入国人的视野之中。
而当赛场的喧嚣渐渐平息后,她却出现在娱乐新闻的热门上。
近日,有媒体拍到陈若琳与演员牛骏峰在北京环球影城约会,两人举止亲密,看似普通的周末游玩瞬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32 岁的陈若琳,早已不是我们记忆中那个在跳水台上摘金夺银的青涩少女。从运动员到教练,从聚焦个人成绩到培养新秀,她的人生轨迹印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也诠释了一位体育人的成长与蜕变。
在这个意外的 ” 爆料 ” 背后,是一个从体育界到教练圈,再到如今站在聚光灯下的不平凡故事。
是什么样的经历造就了今天的陈若琳?在光环之下,她又经历了怎样的挑战与蜕变?
逆境中崛起:从被抛弃到跳水天才
陈若琳出生在江苏南通的一个普通家庭。在她年仅 3 岁时,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婚,谁都不愿意抚养这个 ” 累赘 “。最后,是外公外婆将她接到了身边。
后来,由于外公外婆年事已高,陈若琳被过继给了舅舅一家。虽然舅舅舅妈待她如亲生,但失去父母的阴影始终笼罩着她。而这份失落感,也促使陈若琳比同龄人更加努力,更加渴望证明自己的价值。
5 岁那年,体弱多病的陈若琳被舅舅送到南通市儿童业余体校学习游泳,希望能增强她的体质。谁能想到,这一举动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在体校,陈若琳被跳水教练高峰发现 , 随后踏上了跳水之路。然而,跳水并不是一项轻松的运动。高空跳台、水花压制、空中翻腾,每一项都充满了挑战和风险。
陈若琳曾回忆道:” 刚学习练跳水的时候,我的腿磕到滑板上,整块皮都刮没了。” 但她并没有因此退缩,反而自我安慰道:” 终于可以休息几天了。”
小小年纪的陈若琳似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曾说:” 我觉得跳水很厉害,跳完有种飞翔的感觉。” 对跳水的这份热爱,成为了她日后克服重重困难的动力源泉。
陈若琳 7 岁时曾因手臂骨折而打上石膏 , 但为了不错过进入省队的机会 , 她仍坚持参加比赛。当时的教练甚至不得不用行李箱将她的手臂压直 , 才让她勉强完成动作。
正是这份不服输的劲头 , 让陈若琳的跳水天赋很快就显现出来。
11 岁时,她就在全国少儿跳水比赛中崭露头角。14 岁时,她更是一举夺得世界冠军,成为中国跳水队的新星。
奥运征程的辉煌:从 ” 天才少女 ” 到 ” 五金王 “
然而,真正让陈若琳名声大噪的,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
在那年的女子 10 米跳台决赛中 , 陈若琳面临着巨大压力:第四跳后 , 她落后加拿大名将赫曼斯 1.65 分。
但在最后一跳 ,16 岁的陈若琳展现出超乎年龄的心理素质 , 以 100.30 分的高分实现逆转 , 为中国跳水队夺得了阔别已久的女子十米台金牌。
彼时 16 岁的她,在 10 米跳台单人和双人项目中连夺两枚金牌,站在领奖台上的陈若琳,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我,陈若琳,不再是那个被抛弃的小女孩,我是奥运冠军!
但是,成名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陈若琳也经历过低谷。
在 2010 年和 2011 年,正值青春发育期的她面临着身体变化带来的技术调整难题。身高猛增,体重上升,这些都给她的跳水动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也正是这个时候,陈若琳展现了她超乎常人的韧性。她每天都比别人多训练一个多小时,严格控制饮食,甚至有传言说她曾经五年不吃晚饭。
2011 年的上海世锦赛,是陈若琳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次比赛。
她回忆道:” 那次比赛前,我的腰伤复发,不得不打封闭针。封闭针打在腰上,导致下半身不受大脑控制,比之前更难完成动作。我当时想,肯定要输了,甚至考虑要不要放弃。”
然而,就在这种近乎绝望的状态下,陈若琳奇迹般地赢得了比赛。
这次经历给了她巨大的信心:” 我觉得我这么差的状态,这么差的一个身体条件下,我都能拿冠军,我还有什么好不坚持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2 年伦敦奥运会,陈若琳再次在 10 米跳台单人和双人项目中夺得金牌。
2016 年里约奥运会,她又拿下一枚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 ” 五金王 “。
薪火相传的新篇章:从运动员到金牌教练
2016 年,24 岁的陈若琳选择退役。但陈若琳并没有就此止步,她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成为一名跳水教练。
2021 年,她被任命为全红婵的主管教练。然而,成为全红婵的教练,对陈若琳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挑战?
全红婵天赋异禀,14 岁就获得奥运金牌,而陈若琳则是通过多年的努力才达到巅峰。
全红婵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身高长了七八厘米 , 体重增长了近十斤 , 有一段时间即使不吃饭也会发胖。
因为身高体重的变化,全红婵再用一样的力度跳同样的动作就会失误,经常失误,全红婵哭,陈若琳也跟着哭与急。
为了帮助她度过这个难关,陈若琳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她不仅严格控制全红婵的饮食 , 还在体能训练上下足功夫。
她要求全红婵每天比其他队员提前一个半小时到训练馆,进行额外的身体训练和技术调整。每天七八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 , 让全红婵能够克服身体变化带来的影响 , 保持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在训练中,陈若琳对全红婵要求极其严格。她会紧盯全红婵的每一个动作,从水花压制到空中姿态,无一不是精益求精。
陈若琳还特别注重全红婵的心理调节。她说:” 我会在激烈的体能训练后,让全红婵通过调整呼吸等方式,将剧烈的心跳逐步放缓。因为到了大赛肯定会紧张,心跳会很快,所以就要在平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这种全方位的培养方式,不仅帮助全红婵度过了艰难的发育期,还让她在 2024 年多哈世锦赛上首次夺得单人项目世界冠军,实现了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世界杯等大赛冠军的全包揽。
陈若琳说:” 我走过的弯路,不想让全红婵再走一遍。” 这份感同身受和责任,让陈若琳成为全红婵最好的引路人。
训练场上的陈若琳是严厉的教练,但场下的她温柔体贴。全红婵深深感受到了陈若琳对她的关心和用心良苦,因此常常在采访中表达对教练的喜爱。
有一次,全红婵甚至调侃道:” 全天下的男人都想娶我的教练。” 这句话不仅道出了陈若琳的魅力,也展现了师徒俩亲密无间的关系。
在陈若琳人生的戏剧性转折中,有一幕令人格外动容。2016 年里约奥运会后,她的亲生母亲突然出现,希望重建母女关系。
当年抛弃你的人,在你功成名就之后出现,这种复杂的心情恐怕只有陈若琳自己能够体会。她最终选择了原谅,但拒绝了与母亲一起生活的请求。
这段经历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陈若琳对全红婵的培养。她十分注重全红婵的心理健康,经常与她交流,帮助她应对成名后的各种压力。
永不止步的人生较量
从被抛弃的孩子到奥运冠军 , 再到金牌教练 , 她的每一步都诠释了 ” 更快、更高、更强 ” 的奥林匹克精神。
而她与全红婵的故事,也将成为中国体育史上最动人的篇章之一。
她说 :” 运动员的生涯其实是很短暂的 , 我们怎么做到,在最短暂的这个运动生涯中发挥她最大的价值 , 这是我需要给队员去传输的。”
这种薪火相传的精神 , 也正是中国跳水队持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所在。
生命就像是一场永不停歇的跳水比赛,而陈若琳,无疑是这场比赛中最出色的选手之一。
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新华娱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69464.html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新华娱乐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新华娱乐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