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发现没,这几年电视剧变淡了。
不管是古偶,还是现言,再也不是前几年那种 ” 爱大于天了 “。
但吊诡的是,短剧却越来越 ” 酸爽 ” 了。
古早的 drama 套路一个接一个往里塞。
看的人是同一批观众吗?
如果是,为什么会如此割裂?
电视剧,变淡了
最近这段时间,爱情剧里,爱的味道变淡了。
以前的爱情剧要么是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那样的虐恋。
几度轮回,历劫历难。
要么是《双世宠妃》那样的甜宠。
两集结婚,三集接吻,八集圆房,30 集的剧,吻戏数量 34 场,发糖走实在的亲嘴路线。
要么是像《亲爱的,热爱的》那样的霸总剧。
电竞大佬与小白,人设创新了,但本质上就是霸总的 plus 版。
但最近,这些爱情剧仿佛集体进入 ” 控糖期 “。
现言上,虽然刘亦菲在《玫瑰的故事》里前后接力谈了四段恋爱,但很难说这些恋爱有什么甜度。
爱的使命不在于发糖,而是作为镜像帮黄亦玫认识自己的需求。
古偶方面,《柳舟记》从妆造到剧情都是妥妥的 ” 淡人 ” 风格。
谈恋爱没有疯批救赎和虐恋,只是两成年人的生活白描。
爱情剧向来承载的是某种极致浪漫爱幻想,但现在男女主好像都不谈黏腻的恋爱了。
但神奇的是,短剧却从不养 ” 淡人 “。
” 只有 275 平的城市夜景,才能抚平我心中的愤怒。”
这句振聋发聩的台词来自短剧《腹黑女佣》。
这部 80 集的短剧,被业内 ” 开创女性复仇题材品类的先驱 “。
剧情设定上先虐后爽,加上现实向的狗血情节,不走寻常路的高能台词,直把观众看得嗷嗷叫。
《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24 小时用户充值破 1200 万,《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24 小时充值破 2000 万 ……
这打眼的标题和熟悉的画风,一看便知剧情有多 drama。
明明前两年还在吐槽 ” 歪嘴龙王 ” 的观众们,怎么忽然倒戈成 ” 真香党 “?
电视剧剧情稍显俗套就被口诛笔伐,怎么在短剧上大家又坦然自嘲 ” 我是土狗我超爱 “?
如此割裂为哪般?
一方面是因为电视剧和短剧本身的定位不一样。
电视剧的定位大多都是在强调老少皆宜,故事多涉足老中青三代,复合性强。
这就要求电视剧在叙事和节奏上,要照顾更广大的一些受众,特别是传统的、年纪稍长一些的观众,能有一搭没一搭地把一部剧看下去。
审核的存在也让他们的题材比较受限,无法进行更多的创新。
但是短剧不一样,它的目的就是抢夺注意力,让人分泌多巴胺。
所以他们主打一个简单粗暴。
短剧里最常用的形容词,就是 ” 绝世 “。
不当个绝世美人富豪,不配登上正桌。不吹个巅峰盖世,好像就成了残次品。
情绪尺度也要拉满,当了植物人的老公,宠妻的尺度也得 ” 上天 “。
连带着一众人的表演都开始浮夸。要不然哪能显得情绪饱满、绝世无双?
因为没有审核的限制,内容也可以更 ” 飞 “。
一夜暴富、逆袭打脸、重生复仇、穿越异世 总有一种爽在等着你。
那些暴爽时刻,短剧能在三五分钟的时间里给你装满一箩筐。
这就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和情绪价值,这些是电视剧给不到的。
短剧的赚钱逻辑也要求它们必须要浓。
虽然短剧一集就 1-2 分钟的集数并不少,大部分都得拍上 80-100 集。
看过十集一上头,接下来的爱恨情仇,就得付费解锁。
这就意味着,短剧的前十集,几乎定了它的生死。
所以,要能刺激观众的付费欲望,必须得不断设 ” 钩子 “。
比如说爆款剧《无双》,就是一级反转接一级反转。上一集质疑男主带假酒,下一集就因为痛失国酿懊悔,有仇下集就报,绝不拖泥带水。
这个过程中,剧情爆点成为短剧最重要的事情。至于剧情逻辑、演员演技、打光、服化道之类传统剧集要点,主打一个成本压缩,够用就行。
而且,人们对这二者也存在审美差异。
电视剧给人的印象就是比短剧高级的。
在过去,如果你承认爱看短剧,很难不被人划分到屌丝阵营。
毕竟,国内短剧鼻祖正是 2012 年上线的自称屌丝的《屌丝男士》。
最出圈的也是 ” 歪嘴龙王 ” 这样的角色。
这就让观众天然对电视剧要求更高。
尤其是剧情,一定要贴合社会现实,切中社会心态,否则就是被喷的命运。
这就是为什么短视频上有大量对电视剧俗套的吐槽,但少有对狗血短剧的批评。
受众的不一样也是导致一个淡一个浓的原因。
短剧的主要受众是中老年人。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截至去年 7 月,在小程序短剧付费人群中,30 岁以下的人群占比只有 1 成左右。
而传统的剧集市场服务的是 40 岁以下的受众,制作方会想办法去拍他们更喜欢的题材,少有人关心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观众的需求。
但短剧关心,甚至有一些短剧就是专为中老年人生产的。
每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电子榨菜,年轻人喜欢看解压视频,而一部分中年人则喜欢在狗血短剧里偷着乐。
为什么年轻人喜欢淡剧?
就像中国人对甜品的最高评价是 ” 不甜 “,年轻人现在也喜欢不甜的 ” 甜剧 ” 了。
出现这种情况,有一部分原因是以前的 ” 浓剧 ” 在角色的刻画上很难逻辑自洽。
河野真太郎在《战斗公主,劳动少女》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关于当代女性的双人肖像。
他将 ” 觉醒女性 ” 分为 ” 胜者组 ” 和 ” 败者组 “。
” 胜者组 ” 就是所谓的 ” 人间清醒 “,她们通常呈现出 ” 人生赢家 ” 的状态。
” 败者组 ” 就像《冰雪奇缘》里的安娜,无论是否恋爱,都能充实丰富,独善其身。
现在的爱情剧策略是将 ” 胜者组 ” 的独立意识和 ” 败者组 ” 的真情体验集于女主一身,但是这二者本身就无法兼容。
过于依赖围绕异性恋展开的落后虐恋情感逻辑,导致这类大女主的形象总是摇摇欲坠,充满不融贯的缝合感。
爱情模板过于陈旧,让观众难免审美疲劳。
在现在的影视剧里,两个人之间首先考虑的是能不能成为情侣。
任何关系都必须为情侣关系所让步。
这不单单是一种 ” 性缘脑 ” 的体现,也是观剧量提升之后代入了国产剧编剧思维的结果——
即便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两个人不会发生什么事儿,但在国产剧里,编剧大概率真的会让俩人 ” 有事儿 “。
而大女主剧又都在 ” 想偶又不想偶 ” 之间拧巴。
既希望有偶像剧带来的热度优势,又希望做出偶像剧之外的质感,来同时保障口碑。
但是强行结合的后果就是 ” 强行降智 “。
拿《一念关山》来说,两个主角的设定本是 ” 双强 “,武功高强,性格也是独立、清醒而成熟的。
但却总是为一些小事吃醋或者为一句话说重说轻了而反复纠结,完全抛开了两个角色原本的性格特点。
其实,观众看剧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代偿,也就是贴近现实的感情。
但在国剧场域里,爱情更多时候是尖锐的。
在传统古装剧里,它与家国大义、师徒人伦相悖,要被割舍斩断。
在仙侠玄幻里,爱要经过三生三世的轮回试炼,非摧心剖肝、九回肠断不足以证明其存在性。
而在现代剧的语境下,爱情则惯常被放置在物质和事业的对立面,从《北京爱情故事》《裸婚时代》延续至今,爱情与物质不可共存也没有协商空间。
家庭剧里,爱更像是引出不伦出轨、女性事业困境等矛盾的工具。
一旦爱变成了空心化的概念,速效糖磕完即过最佳赏味期限,也没人会持续购买。
不狗血,不 drama,两性之间的情谊是正常的、健康的样子,这才是观众要的真现代。
* 图源网络,侵删
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新华娱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70751.html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新华娱乐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新华娱乐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