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如此特别,我又怎会失望 ♫
文 | 伊姐(周桂伊) 叶子姚
上个月,上海时装周的一场婚纱走秀,王琳惊艳亮相。
身穿一套白色露肩婚纱短裙,脚踩一双白色帆布鞋的她,像叛逆的在逃公主。
让人恍惚间忘记了,她今年已经54岁。
网友惊呼:二十年前你是我“雪姨”,二十年后我是你大姨。
去年《乘风2024》,王琳就曾激励过无数女生。
作为那一届年龄最大的姐姐,虽然自嘲不是“乘风破浪的奶奶”也是“乘风破浪的大姨”了 ,但舞台上的体态与腹肌,在镜头前一览无余。
再有难度的唱跳舞台,她也没有回避过,一路战到五公。
经历高强度训练,录制期间身体不适,也只留下一句:“进厂维修,过几日再战。”
从身材管理到精神状态,都刷新了“雪姨”在大家心中的存在。
人生的剧本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是什么,所以还是要走下去,走着瞧。
二十年前,三十岁的王琳对“雪姨”这个角色心不甘情不愿——毕竟是一个坏到让人咬牙切齿的女人,还是四个孩子的妈妈。
可是谁曾想,“雪姨”吃了二十多年的红利,甚至在互联网时代不断翻红。
太多事一半幸运,一半束缚,命运下一页,谁都猜不准。
年轻时只能在荧幕前给比自己小六岁的林心如当妈,二十出头就要演成熟的女企业家。
但走过不惑、行至知天命的年纪,反而满50减20,活出了一些不同的面貌。
王琳参与的婚纱秀主题,叫作“白色的低语,响亮的叛逆”。
回首过往三十年,王琳也真算是叛逆地活。
哪怕是并不响亮地,在人生不同阶段,为自己做选择。
前阵子我们写陈德容(戳旧文,不想攻击个人,也不评判对错,只是很感慨,心态对人生的重要性,漫长时光里,唯有个人的内修,岁月才不会败美人。
人生后半场活得漂亮的,并非上半场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王琳,也是这样。
母亲是搞化学研究导弹的,父亲是搞地质勘探的。从小父母常常不在身边,特别是父亲,五岁她才第一次见面。
父爱对她来说,是陌生的。
从小父母“棍棒教育”,她常被打。从小到大,她没什么自信,也不认为自己漂亮。
“我从小就是不自信的,小时候父母也从来不会夸我,要获得他们的关注或者表扬很难,包括去国外留学也没有夸奖。”
“我妈妈因为身体不好,脾气特别急躁,说不到一块去。我就是长期自己跟自己对话。”(来自《人物》)
在王琳心中,原生家庭是没有特别乐观的基因的。
父爱缺席,家庭氛围不会表达爱,这种“缺失”,多少影响她之后的婚姻选择,也融入了她的个性养成。
独立,坚韧,必须尽早长大。
考大学时,收到北京电影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录取通知书,但考虑母亲身体状况和家庭经济情况,她选择就近念了上戏。
大学期间公派去莫斯科留学,在“要钱没钱,要食物没食物”的天寒地冻里,体味了什么叫“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王琳说:“为什么我的心理年龄一直会比我实际年龄要大,就是我经历的东西,不像一个小孩经历的嘛。”
作为演员,人生第一部剧《情满珠江》就拿到奖。
那时候,她是有一颗想红的心的。
但受制于剧本和自身状态,没有更多作品,直到遇见了《情深深雨濛濛》。
“雪姨”火了,还一火就是二十多年。
当然,幸运的背面是,“坏女人”形象太深入人心,很长时间里,王琳被定位在一个功能性演员的位置上,很难出演女一号。
但如果看履历,这二十年来,其实她一直没退出荧幕。
从《宫锁连城》到《流金岁月》,从《骄阳伴我》到《花开如梦》,不论是演妈还是姨,她都可以。
王琳有过两段婚姻,一个儿子。
这次走秀,她出圈的妆造名曰“叛逆新娘”。
细想,还真是与现实人生互文。
第一段婚姻,就出现在她首部作品《情满珠江》后。她嫁给了一个香港富商,过了两年不拍戏的“富太太”生活。
有一天在香港街头遇到别人拍戏,被当看热闹的赶走,作为演员的那点野心还是被自己看见了。
旁人眼中的富贵生活,对那时候的王琳来说,反而耗损着自信。
她问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她决定复出拍戏了。
为了这次复出,常常要两地分居,甚至有时候一年才能在家里半个月。
男方让她二选一。
她选择继续拍戏。
于是第一段婚姻结束了。
王琳在接受《人物》采访时谈过:
“我24岁那么早选择婚姻,可能就是因为没有父爱,想要得到父爱。需要一个比你成熟的,大的。当时也挺温暖我的,就想嫁了,很简单。”
只是踏入其中,经历时间,人才会知道自己的优先排序是什么。
那时候,王琳是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的。
相比别人投喂的人生经验,告诉她何为对错,她需要的是亲自试炼。
第二段婚姻,在《情深深雨濛濛》之后。
与这位前夫育有一子,最后因性格不合分开。
那一年王琳40岁,开始了单亲母亲的生活,一边工作,一边带娃。
她也曾考虑为了孩子忍耐,但最终还是觉得,孩子在一个争吵的环境里面长大,还不如在没有争吵的、充满爱的环境里成长。
从那时起,王琳的优先项就是儿子。
过去十多年,她的人生重心也在亲力亲为地养育儿子。
有一次在片场昏倒,王琳甚至直接交代后事,哭着求身边的人照顾好自己儿子。
自己小时候没有得到太多来自父母的夸赞和爱的表达,王琳说,她能够“表达爱”,是从生下儿子开始的,决定要每天都跟他说爱你。
“ 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来问我,妈妈,我同学可以来家里玩吗?我说这是谁的家啊?他说这是我的家啊。我说你的家你做主,你不用来问我,因为这是你的地方。就是告诉他,你是这个家的主人,我爱你,就是这样,那么简单。”(来自《人物》)
儿子网球打得好,学习也很好,帅气阳光,现在已经去美国念书。
陪伴儿子长大,是王琳人生幸福的事。
儿子也曾陪王琳走出情感低谷:“妈妈你别哭,有我在你身边 。”
从母子相依为命,到儿子漂洋过海念书,独身一人的王琳,在知天命的年纪,也尝试开始新的感情。
几年前,她参加了朋友制作的恋爱综艺《怦然再心动》。
过去十几年,其实王琳也有过恋情,但都很快结束,无疾而终。
因为王琳没办法把年幼的儿子留在家中。
“我跟男人去约会,把那么小的孩子放在家里,我会有罪恶感。”
她也会在思想上打鼓,自己都过五十岁了,还有孩子,与其谈感情,为什么不把时间拿来给孩子呢?
相比如今“独立大女主”人设背后老娘独美的离婚宣言,王琳曾真诚地袒露,每一次离婚,对自己来说都是风雨。
哪怕已经是有过人生阅历的姐姐,也开不起没有下文的玩笑。
她也坦言自己没那么独立,只希望有一个肩膀可以靠一靠。“不需要找一个势均力敌的人,又不是打仗。”
一份感情面前,感性与理性的博弈,才是真实的人性。
综艺节目里,面对有点心动,对自己很主动的男嘉宾,感性上,王琳会感动落泪:“很久没有一个男人在厨房里了。”
虽然年过五十,但对感情依然是有期待的。
理性上,她会考虑现实问题,比如这个男人到底是为结婚而来,还是为流量宣传而来?
比如按自己的年龄,考虑结婚的话,是不会再生孩子的,而对方还没有子女等等。
最后,还是骗不过自己的感受,“感动”不等同于钟情,她理智地选择了结束约会。
经历过两段婚姻,如今王琳对感情的要求很明确——
再结婚的话,没有生离,只有死别。
她不要“玩伴”,而是温暖的陪伴。
被问到,会不会因为年龄的增加而降低择偶标准?
王琳说,不会,只会更高。因为我一个人本身过得也很好,为什么要降低标准呢?
在女明星还流行嫁豪门、富贵上岸的年代,王琳可以去过别人求之不得的日子,但她选择了事业和自我实现。
在没有原则性问题婚姻就应该存续的传统观念下,王琳为了孩子在有爱的环境里长大,选择离婚,而不是忍到孩子长大。
一个人,十几年,带着儿子打拼,给孩子赚取好的生活环境,学习资源。
认准了养育儿子是优先项,就全然享受陪伴和教育孩子获得的幸福感。
哪怕这其中一定有艰难的日子,以及放弃恋爱的取舍。
年过五十,当现实的婚恋关系,在人生后半场被大众默认为“条件匹配”或“就是找个伴儿”;当“姐弟恋”风靡,独立女主不怕弟弟不乖大不了再换,王琳反而,还在憧憬爱情。
所谓的人生大事面前,她都逆着当时的社会潮流来,足够“叛逆”。
而她其实,只是做了遵从内心的选择,以及清楚每一个选择背后,要付出的代价。
她都选择了“我认”。
不抱怨,不拧巴,不后悔。
而人生,就是所有选择的集合。
就像她每天健身、跳舞,让身体长出记忆,锻造出抵抗岁月腐蚀的铠甲。
塑造了一个影响娱乐圈十几年的“雪姨”,养育了一个优秀帅气的儿子。
参照人生置顶项,其实就已经赢了。
因为这世上唯一的“赢家”,就是求仁得仁。
真好啊,叛逆“坏女人”的春天,又来了。
观影团
“伊姐看电影”线下平台“伊姐观影团”,至今为止组织200多场官方授权的电影首映礼、超前点映,想免费参加明星首映礼,得到正版的限量周边,获取专属的文旅精品优惠吗?
点击小程序注册会员(“伊姐观影团”报名活动唯一途径,唯一途径,唯一途径)。每日签到领积分,兑换私家礼物。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11564.html